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汉朝历史 > 汉武帝为何那么冷酷无情,坚持立子杀母?

汉武帝为何那么冷酷无情,坚持立子杀母?

时间:2022-05-27 16:45:4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66历史网小编来说说汉武帝刘彻冷酷无情立子杀母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巫蛊之祸以后,武帝想念废太子刘据,深为自责,他还建了一座“思子之宫”,以寄托哀思。大概受到此事的影响,他逐渐收敛了自己奢糜放纵的行为。征和四年(前89)三月,他最后一次封禅泰山,接纳田千秋的建议,决定赶走方士,不再寻求神仙。他对臣子们慨叹说:“我原来糊涂,被方士们欺骗了。天下哪有什么仙人,全是妖言妄语!顶多节制饮食,吃点补药,可以少生病罢了。”

  六月,搜粟都尉桑弘羊请求派兵驻守轮台并屯田,武帝反对,遂下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文中说道:“曩者,朕之不明……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


  最后还说:“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以前,都是朕心不明……所以派贰师将领领兵去大宛,是希望威吓对方,交出天马……等到贰师将军战败,士兵死伤的不计其数,朕到现在还一直感到悲痛。现在大臣们请求派兵去遥远的轮台屯田,是使天下人为此而辛劳,不是安抚百姓之道。’最后还说:‘当今最重要的是要禁止苛暴的政治,停止随便增加赋税的行为,全力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只要继续大量饲养马匹以补缺额,不使武备废弛也就可以了。”——从此不再对外用兵。

  此时武帝已经68岁高龄了,他自知时日无多,开始再次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他最后一个宠爱的,是年轻貌美的赵婕妤,就决定立赵婕妤所生的儿子弗陵为太子。

  赵婕妤是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从小就有残疾,两只手总握着拳头舒展不开来。武帝打猎经过河间,听说了这件事,就好奇地前往查证,结果经他一掰,赵婕妤的双手竟然能够舒展开来了。于是武帝就领她进宫,号“拳夫人”,因为居住在钩弋宫,也称“钩弋夫人”。

  太始三年(前94),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生下一子,武帝大为高兴,说:“我听说尧是怀孕14个月诞生的,没想到现在我的儿子也是如此。”特意把钩弋夫人产子时所居屋门称做“尧母门”。其后太子刘据自杀,另几个儿子早夭的早夭,不成器的不成器,只有那个14个月才蹦出来的刘弗陵虽然年幼,却健康、聪明,很得武帝欢心。武帝遂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

  后元二年(前87)二月,武帝病重,光禄大夫、霍去病的兄弟霍光哭着问:“如有不讳,谁当嗣者?”武帝说:“我立少子,让你做周公。”霍光磕头说:“我的才能、德行,都不如金日磾。”金日磾本是匈奴降人,赶紧谦逊说:“我是外国人,不敢和霍光比。”于是武帝拜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拜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又召来太仆上官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让他们接受遗诏,辅佐少主。


  可是在咽气之前,武帝先命人缢死了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霍光惊问其故,武帝说:“孩子还小,他的母亲还很年轻,将来寡居寂寞,一定会秽乱宫帏,如果插手政务,那就更了不得了。我不想女主称制的局面重现。”他的思虑确实很有道理,然而立其子而杀其母,这份心肠不可谓不狠毒。

  次日,武帝即病逝于五柞宫,刘弗陵继位为汉昭帝,时年仅8岁。

本文标签: 汉武帝刘彻
版权声明:

《汉武帝为何那么冷酷无情,坚持立子杀母?》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339.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