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咸丰作为清朝的皇帝 咸丰当得到底有多惨

咸丰作为清朝的皇帝 咸丰当得到底有多惨

时间:2022-05-27 16:44:50

  还不了解:清代咸丰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咸丰这皇帝当得有多惨?

  清代十二位帝王中,嘉庆道光、咸丰都是最后一位(同治光绪、宣统都是下一任),但究竟是哪一位是最后一位还很难说,大部分人都以为是咸丰。

  咸丰被列为末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在任时,国内有太平盛世,外部有列强欺压。在这个举国生死存亡的关头,他竟然以“北狩”的名义来到承德,把这件事丢到了恭王爷的身上。而咸丰自己,则是在避暑山庄中,悲愤而亡。

  咸丰十一年来,他的政绩并不突出,武力上更是一战未捷。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咸丰已经是最后一名了。

  不过,御史先生坚称,咸丰陛下虽算不上多大功臣,但也足以与道光嘉庆相媲美了。最主要的是咸丰的倒霉。

  咸丰接管了一个怎样的国

  道光帝在后期,因为鸦片之战的影响,对国家事务无暇顾及,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特别是在土地征用上,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洪秀全虽然表面上发动了太平天国的叛乱,但真正的原因,却是因为社会阶层的冲突,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大部分的农民,都没有足够的粮食,反抗是必然的。

  道光帝逝世那年,太平盛世已然开始,若道光能多活一年,这场持续十四年的农民暴乱,就会在道光三十一年发生。换句话说,咸丰皇帝并没有参与到太平天国的运动中,这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清代,农民的暴动并不少见,乾隆王朝的和平年代,曾经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农民叛乱,而大清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叛乱就是川楚。不过这些都被朝廷给压制住了,不为别的,只因为,朝廷的宝藏还有些剩余。

  在封建专政时期,只要有了金子,九成九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道光是有史以来最节俭的帝王,却又是最不会管钱的人。道光年间,吏部的银库出了大问题,上千万两银子不翼而飞,道光陛下无奈,只好让吏部的人去补偿,但因为数量太少,收回来的银子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咸丰即位后,由学士卓炳天掌管着户部,曾向咸丰帝开过一张详尽的财产单子,内里只有八百万两。没有比较就没有损害:康熙即位时,他的国家储备了2200多万两,乾隆时期的4000万两,嘉庆时期的6000万两,道光时期的3千万两。

  国库里的银子不多也就算了,但咸丰登基的那一年,正是朝廷最大的开支,光是平定太平天国,就让朝廷疲于应对,现在前线的讨债信更是如雪崩般,这点银子连两个多月的开支都不够。

  清代的财政制度比较滞后,而且没有什么灵活性,每年的进项与开支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每年的财政都是按照规定来计算的,若是没有储备,在遇到天灾或者战争的时候,就会出现财务问题。按照以往的经验,三千万两是底线,只要超过三千万两,皇上就会紧张起来。

  因此,当咸丰皇帝看到卓秉恬罗列出来的名单时,绝对不仅仅是目瞪口呆那么简单,而是要设法弥补。

  咸丰筹粮的方法是怎样

  其中,最耗金钱的就是打仗。咸丰皇帝为了迅速地镇压太平天国,首先从户部抽调所剩不多的银子,再由各地的藩库,包括内务部和广储司。

  咸丰和他的先辈们不一样,他对皇室的财产毫不吝啬,毫不吝啬。他下令将乾隆留给乾隆皇帝的遗物,上面刻着乾隆皇帝的字迹,金钟最终融化成了一堆黄金。

  这还不算完,咸丰命内务部将皇宫花园的铜币全部熔铸,铸造铜币,而圆明园铜瓶、铜炉、铜龟鹤等228只,共铸造出8747公斤铜币。

  不过,就算如此,也不算什么。咸丰三年,咸丰皇帝下令,说他只剩下四万两银子,不足以支撑朝廷的开销。这时咸丰皇帝终于明白,原来爱新觉罗两百多年的积蓄,早已到了油尽灯枯的程度。

  咸丰将责任归咎于大臣们的薪饷,他接连批准,将官饷削减百分之二十,此后数次削减。但现实是,这些银子连前线的开销都不够。

  咸丰皇帝无奈,只好继续募捐,卖官。刚开始的时候,还算顺利,咸丰三年,户部就有三百万两的进贡,但因为募捐太多,各大官员都会大开方便之门,于七品知县满街跑,实在是太难了。不到两年,就再也没有人想过要给他钱了。

  走投无路之下,咸丰皇帝只好使用了他的杀手锏,即“汇率”。咸丰三年,吏部铸十两银子(一比十),很快就铸了当五十、当百、当二百、三百、当千。

  再值钱的东西,也要用贵重的材料,价格昂贵,到了最后,朝廷干脆换了一张“户部官票”,面值从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同时还推出了面额在1000到100千文之间的“大清宝钞”。

  乱发大钱宝钞的结果很明显,会造成恶性的通胀,这和抢劫百姓没有什么差别。金融系统的混乱,对当时的人类社会来说,是一场浩劫,很快就不能发行大钱和宝钞了。

  事到如今,咸丰皇帝也是束手无策,但江山和国家却是必须要的。无奈之下,咸丰皇帝只好将朝堂上的财务权力交给各地总督,让他们自行筹措资金。

  或者说,总督的主意多

  朝廷无法处理的财务问题,在当地的总督那里,却是迅速找到了一个实际的方法。这种体系被称为“厘金”,而厘金又是什么?通常来说,这是一种贸易税收。

  各省在几条水路和水路要道设置了关口,强制征收经过的物品,由于征收百分之一的费用,故称为“厘”,但到了后期,就不再是百分之一了,高的地方甚至有两成。

  厘金的发展,就在于曾国藩的湘军,与太平天国交战十余年,并未花费朝廷太多银子,而是由政府自行负担。只是,在征收厘金的过程中,各府的总督,只需每年向户部汇报一下进项和开支,具体如何使用,就由不得他们了。

  有了钱,就能招募兵员,于是兵权、财政权就落在了各地的总督手里,到了最后,就是朝廷不愿意放开的人的权利也都被各地的总督掌握了,于是就出现了由内而外的情况。

  从这一点来看,咸丰陛下是个倒霉透顶的人,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朝政又是内忧外患,他很难做出什么大事来。康熙和乾隆都没有办法,更不要说咸丰了。

  御史翻阅历史,咸丰皇帝的品性还是很好的,他的书法和绘画水平都很高。而且,他在登基之时,就已经开始了对官员的改革。若是出生在承平时代,他一定会成为一名称职的守成帝,整体实力要在道光帝之上,甚至还要在嘉庆帝之上。

本文标签: 清朝咸丰
版权声明:

《咸丰作为清朝的皇帝 咸丰当得到底有多惨》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32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