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比李世民还心狠的皇帝,为了皇位杀掉100多位子侄!

比李世民还心狠的皇帝,为了皇位杀掉100多位子侄!

时间:2022-05-27 16:43:15

 比李世民还心狠的皇帝,为了皇位杀掉100多位子侄!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古代的时候皇权的争夺一直是非常激烈的,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手刃了自己的兄弟逼迫李渊禅位;今天要讲的这位皇帝,比李世民还狠,为了坐稳皇位,杀掉100多个侄子,为了让幼子坐稳皇位,他直接逼反自己的3个儿子!

 公元430年9月,北燕文成帝冯跋病重,赶紧召集重臣,将朝政大权交到太子冯翼手中,谨防朝中发生变故,冯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将来自己死了,要让冯翼继承自己的皇位,然而,此举却引得冯跋妃子宋夫人强烈不满,因为冯翼并非宋夫人儿子,宋夫人更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冯受继位!

 于是,宋夫人便对冯翼道:“你父皇病马上就要痊愈,何必急着代父君临天下?”性子懦弱的冯翼,也没多想,赶紧退回宫中,3天见自己的父亲冯跋一面!

 冯翼离开后,宋夫人便假传圣旨,禁止任何朝中官员前往探望,除了内侍,只有中给事胡福一人可以随意出入,见冯跋病入膏盲,宋夫人却如此作为,胡福心里满是担忧,赶紧找冯跋弟弟冯弘商量对策,冯弘听闻此事,心中暗喜,一场夺权阴谋,就此展开......

 冯弘是冯跋的弟弟,以勇猛彪悍著称,北燕惠懿帝高云时期,便被任命为征东大将军,冯弘继位后,更是受到重用,官至司马,掌管宫廷禁卫!

 听到哥哥病重,侄子又窝窝囊囊,竟然被一个女人拿捏,冯弘立刻起了取而代之的念头,直接带着几十个武士就闯进皇宫,而宫中的禁卫,畏惧冯弘威名,竟然一哄而散,躺在床上的冯弘,亲眼看着弟弟冯跋的手下射死一名宫女,惊骇不已,气绝而亡,冯弘趁机控制宫廷,坐上椅!

 本来,冯跋死了,继承皇位的该是太子冯翼,可如今自己的叔叔却坐上了皇位,冯翼当然不乐意,率东宫侍卫攻打冯弘,结果惨败,冯翼被逼自尽,可冯弘不满意啊?自己的哥哥冯跋生了100多个儿子,如果一个个造反,自己烦都烦死了,心一横,将冯跋的100多个儿子全部赐死!

 无论是十几岁的少年,还是刚刚出生的婴孩,冯弘都一个不留。自古篡位嗜杀前任后人的君主不再少数,冯弘却能够斩草除根,一个不留,也的确是历史上罕见的血腥帝王。杀掉所有冯跋的后人后,冯弘便霸占大哥的貌美妃子,如此绝情且又乱伦,冯弘在一继位的时候便失掉了人心。他众叛亲离,为了不被他杀掉,他的几个儿子都逃亡北魏

 杀掉众侄,冯弘见宋氏貌美,便又把嫂子给办了,奸夫淫妇,正好配对。

 冯弘即位后,众叛亲离,其长子冯崇等数个儿子都惧祸,奔亡北魏。

 太武帝拓跋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停发兵,想一举击灭这个卧榻旁的“外人”。连战连败之余,北燕十多个大郡均为北魏攻陷吞并。

 无奈之余,冯弘舍近求远,向南朝宋文帝求援,遣使称藩。宋文帝当然高兴,封冯弘为“黄龙国主”,并答应出兵助北燕。说归说,大老远的地方,宋军一时还真去不了。自延和一年起(公元433年),冯弘做皇帝后没几天好日子过。最后,北魏四万大军兵临城下,冯弘只得送子为质,献上美女多人,北魏这才撤兵,临走掳走数千北燕士女。

 想来想去,冯弘总觉得称臣当孙子的日子不好过,竟然突出奇想,又密派人向自己的附庸高丽求援,得到高丽王允诺后,他于436年六月率宗族、后宫以及龙城百姓,连夜向高丽国境内逃窜。临行,这位北燕主还下令焚城,把宫殿烧个干净。至此,在北魏的连连进逼下,北燕灭亡,共三主(算高云),二十九年。

 冯弘窜至高丽,被高丽王安置在北丰(今辽宁兴宾县)。寄人篱下,装装孙子当一小城城主就算了,但他“素侮高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俨然是高丽的王上王。高丽王大怒,尽驱冯弘侍卫,并把他的太子抓走当人质。一来二去,冯弘才感受到了“残酷现实”,就派人偷往建康,求宋文帝派人把自己接往建康。

 当时,高丽也向宋国称臣,听说宋文帝派数千军队来迎冯弘,很没面子,就派兵一举包围了冯弘营地,把冯三爷全家老小以及近侍,统统杀掉,一个不留,随便挖大坑埋掉。其时为宋文帝元嘉十四年四月(公元437年)。

 冯氏北燕虽灭,事情却没完。冯弘的一位孙女,就是北魏日后大名鼎鼎的文明冯太后。这位太后智勇过人,多权略,性猜忍,毒死继子北魏献文帝,又躬养献文帝儿子孝文帝,在北魏历史上赫赫有名。暂且不表。

 北燕之灭,实是冯弘自找,天怨神怒,不得不亡。无论如何,也是亡于北魏。

 

本文标签: 南北朝
版权声明:

《比李世民还心狠的皇帝,为了皇位杀掉100多位子侄!》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28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