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后宫秘史 > 公主下葬按皇后规格?李治为什么要这么做?

公主下葬按皇后规格?李治为什么要这么做?

时间:2022-05-27 16:39:53

 公主下葬按皇后规格?李治为什么要这么做?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朝是历史上一个十分强盛的王朝,唐朝皇帝李治在位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一个公主下葬要按照皇后的规格呢?

 新城公主李世民的小女儿,她的母亲是长孙皇后。在新城公主出生后不久,长孙皇后便过世了。此后,李世民安排她与一母同胞的李治和晋阳公主一块生活。兄妹三人相互照料,关系十分亲密。唐太宗去世之前,亲自为新城公主挑了个驸马:长孙诠。不过,李世民刚刚作出安排没多久,便撒手人寰了,没能看到小女儿出嫁。

 显庆四年,长孙无忌遭到李治的清算,被李治逼死在家中。随后,长孙家族遭受了灭顶之灾,长孙宗族子弟大多被诛杀。李治是新城公主的大哥,所以,他对妹夫长孙诠网开一面,仅将长孙诠发配到了西南。不久之后,长孙诠被害,二十三岁的新城公主便成了寡妇。唐朝的婚姻观比较开放,东阳大长公主不忍看新城公主独守空房,便请求李治将新城公主许配给韦正矩。韦正矩是个奸佞小人,他之所以迎娶新城公主就是为了借她的身份向上爬。在东阳大长公主面前,韦正矩表现得人模人样深得长公主的信任,所以得到了迎娶新城公主的机会。

 东阳大长公主是李世民的九女儿,在李世民的子女中威信较高。因为东阳大长公主颇有影响力,所以李治采纳了她的建议。除此之外,新城公主是在李治庇护下长大的,李治非常宠爱这个妹妹。因为李治惩治了长孙诠,所以他对妹妹心怀歉疚,为了做出弥补,李治一直打算为妹妹挑个新驸马。李治认为:东阳大长公主推荐的人选自然是人中凤。总而言之,从当时李氏兄妹的期待程度来看,他们一度认为韦正矩与新城公主的婚姻是天作之合。

 不过,在两人大婚之后,韦正矩的狐狸尾巴逐渐露了出来。显庆四年以后,李治的身体每况愈下,基本失去了理政的能力,李治将军国大政全部托付给武皇后。武则天手握大权,开始报复那些反对自己的大臣。因为新城公主是长孙皇后的女儿,所以武则天非常讨厌她。韦正矩一心想要借着公主的身份向上爬,可是,武则天怎会重用新城公主的驸马呢?

 韦正矩弄清来龙去脉后,将一切都归咎于新城公主,每日对她冷嘲热讽。新城公主哭着跑到李治面前哭诉,可是,此时的李治已病入膏肓自顾不暇,哪有余力干涉妹妹的事呢?为了给妹妹出气,李治委托武则天处理这件事。武则天自然不会理会新城公主,她巴不得新城公主过得越惨越好。新城公主回家后,再次遭到丈夫的冷语,心中的郁闷无处发泄,没过多久就病倒了。新城公主在病榻上,韦正矩仍不肯善罢甘休,新城公主一怒之下,竟与韦正矩大吵了一架。要知道,新城公主善良温柔,她一辈子与人无争,这是她仅有的一次失态。过了一段时间,可怜的新城公主暴毙,离开了这个让她无奈的尘世。至于新城公主的死因是什么,史料中并无记载。有人说新城公主是被韦正矩害死的,不知是真是假。

 新城公主过世后,李治痛苦万分。毕竟,新城公主是自己最宠爱的妹妹,他想不通,为何新城公主会在二十八岁的青春韶华中暴毙。他召见太医询问新城公主的病情,太医无意之间说出了韦正矩曾无礼于公主的话。李治立即想到前段时间新城公主哭着向自己告状时发生的事,认为妹妹的死韦正矩脱不了干系。就这样,高宗一纸诏书将驸马韦正矩送上刑场,将其斩首示众。

 李治为了弥补对妹妹的歉疚,他为新城公主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葬礼,以皇后的规格为妹妹下葬。不过必须指出,无论史书还是墓志,从来都是说“葬事宜依后礼”。结合史料及墓葬情况可知此处的“葬事”应是指葬礼规格,而非后某些今人以为的陵墓规格。此外,李治还要求全国的富贵人家在一年中禁止奏乐跳舞,老百姓三个月不许娶亲。此外,李治认为:妹妹患病时,她身边的下人照顾不周,于是,便命士兵用刀子刮去公主墓壁画上侍从的脸,免得九泉之下的妹妹看到这些侍从的脸心烦。可惜的是,新城公主已闭上了双眼,她根本不知道在自己死后哥哥做了这么多。

 从新城公主的人生际遇来看,虽出身天潢之家,长于皇帝父兄爱护之中,初封衡山,又早早获得实封。但是,她比十二岁就早早夭折的晋阳公主凄惨得多,毕竟,晋阳公主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不必面对后来发生在李治兄妹身上的种种事端。

 其实在历史上多数人认为李治作为一个皇帝是不合格。对他的评价是多是昏庸无能。尤其是欧阳修撰《新唐书》以后更甚,今天的电视里的李治更多的时候是在武则天的淫威控制之下。简直是有些惨不忍睹了。在这里说说我个人的浅见。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以往的人们在对李治进行评价的时候总是以李世民作为参考。他自己也无法从他父皇的笼罩下摆脱阴影。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叫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表面上看李治在位的时候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对政治大的改动。有的人就以此认为这是李治的无能。我恰恰认为。李治的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他的行为就让人想起了一个成语”萧规曹随”,因为他的前辈们已经很好的为国家规划了蓝图。要做的就是继续下去。而李治很好的执行了”偃武修文”的国策。 继续沿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开拓前进,怎么能够给他一个“昏懦”的评价呢?

 对李治的评价昏庸无道的最重要证据就是他一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他们两人并驾齐驱的时候,总是被武则天抢占了头筹。对于武则天的干政。我想是因为爱和信任。所以李治很依赖于她。高宗委托政事于武则天,虽然心甘情愿,但也不是完全放任。更何况,他还常常会命令皇太子监国,代他处理国政,而不是完全地依赖武则天一个人,而李治的后期实在是病的太历害了。史书说。 “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这时的他要治理国家没有帮手是不行了。 武则天无疑是最好的人选,武则天的野心显现主要是后期和李治去世了以后。

 

本文标签: 唐朝李治
版权声明:

《公主下葬按皇后规格?李治为什么要这么做?》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189.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