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揭秘:秦汉时期官员迁升途径的“尚主”之制

揭秘:秦汉时期官员迁升途径的“尚主”之制

时间:2022-05-27 16:36:53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不少男子因婚姻而为官甚至升迁,秦末汉初的张耳、汉末诸葛亮以及那些“尚公主”的男子借助女方财力、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步入仕途获得升迁。张汤后代,“临尚敬武公主,薨,子放嗣。放以公主子开敏得幸。放取皇后弟平恩侯许嘉女,上为放供张,赐甲第,充以乘舆服饰,号为天子取妇,皇后嫁女。大官私官并供第,两宫使者冠盖不绝,赏赐以千万数”。“汉兴以来,侯者百数,保国持宠,未有若富平者也”。李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男尊女卑”是古代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但是汉代社会,婚姻也是不少男性成就事业的捷径。最能体现此点的莫过于汉代的“使男事女,夫绌于妇”的“尚主”之制,有资格“尚主”的男性自然已经具备官的身份。

 “尚主”即娶皇帝之女为妻,相类似的还有“承翁主”,即娶诸侯王之女为妻。与公主或翁主结婚意味着飞黄腾达,高官厚禄和尊荣。西汉张敖鲁元公主卫青尚帝姊阳信长公主。陈午馆陶公主。东汉时期的郭璜光武帝诏令尚淯阳公主,“除璜为郎”。梁松年少时为郎,“尚光武女舞阴长公主,再迁虎贲中郎将”。东汉初,追随刘秀起兵的邓禹的子孙“累世宠贵”,耿弇家族的大将军、将军、列侯、尚公主者子孙袭爵,累世为官。邓禹南阳新野人,封邑在高密(今山东高密市西南)等四县,在洛阳终老。两个孙子娶明帝的公主,后裔多在洛阳任职。和帝邓皇后,其兄弟及后裔大多定居洛阳,“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东京莫与为比”。这些官职和爵位中大部分是在京城的,即使是地方官,家属也多数在洛阳。

 功臣来歙是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其父亲“娶光武祖姑”,其孙来稜“尚显宗女武安公主”,后裔一直在朝廷任职,来定“尚安帝妹平氏长公主”,顺帝时为虎贲中郎将,定子艳在灵帝时任司空。如果一个人可以尚公主,不仅可以分享公主汤沐邑的收入,还可以享受比原来高的政治地位。汉武帝时的方士栾大,得以封侯并诏令其尚公主,史书记载:武帝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十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虽以列侯身份尚主,却是两汉公主婚嫁对象中出身最低微的人。这一点与汉武帝祈求长生不老的愚昧心理有关。西汉宣帝时,楚王刘延寿欲结好汉武帝之子广陵王,让自己的后母弟赵何齐娶广陵王的女儿为妻。重要原因就是天下一旦变乱,可以发兵助广陵王取得帝位,而“何齐尚公主,列侯可得也”。

 《太平御览》卷三八九引《三辅决录》,汉桓帝诏以公主妻窦叔高,叔高便和其妻离婚,或是慑于皇帝权威,或是贪慕富贵荣华。尚公主,对男方而言,有看得见的荣华富贵,也有精神上的折磨,妻子是帝王之女,有强大的政治靠山,一般娇惯成习,有恃无恐。所以并非每一个男子都愿意“尚主”,忍受妻子无休止的屈辱。以牺牲自尊为代价。汉婚律规定,汉代皇族女子的丈夫都是当朝列侯和中级以上的官吏,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公主。西汉芒侯耐申“坐尚南宫公主不敬,免”。

 两汉时期,男子对反主为佣,受制于妻,“绌于妇”的家庭模式很不习惯。已经尚主的人,不甘妻子欺辱,上演杀妻的悲剧。汉世翁主、公主的骄横,与日俱增!虐待丈夫的事件,愈演愈多,至汉末几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汉人班始,尚清河孝王女阴城公主,仗着自己是清河孝王之女和汉顺帝之姑,恣意胡为,“主顺帝之姑,贵骄淫乱,与嬖人居帷中,而召始入,使伏床下。始积怒,永建五年,遂拔刃杀主。帝大怒,腰斩始,同产皆弃市”。皇室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对尚主的男子而言,有诸多的麻烦。西汉杜业“成帝初尚帝妹颍邑公主,主无子,薨,业家上书求还京师与主合葬,不许”,不在了的公主依旧左右着丈夫的行为。

 

本文标签: 秦朝秦始皇
版权声明:

《揭秘:秦汉时期官员迁升途径的“尚主”之制》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125.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