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王维被判极刑,他掏出一首诗立马被免罪了

王维被判极刑,他掏出一首诗立马被免罪了

时间:2022-05-26 16:46:02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维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唐朝诗坛上,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名字如雷贯耳,其实田园诗人王维也有自己的称号,叫做诗佛。这个称谓,有几分恰当,他字摩诘,本身就是禅语,号摩诘居士,在晚年的诗歌更是禅意十足,渗透空灵。但是,作为他本人来说,在人生的大部分阶段,都是孜孜以求仕途的。

 比如在王维年少成名,很早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第一次名落孙山。然而他很快就洞悉了所谓的潜规则,积极拜谒名流,融入了长安的贵族交际圈,并且以诗文和琴艺赢得了广泛的声名。也就是如此,在众望所归之下,名流圈的宠儿王维很快便状元及第,步入仕途。

 只不过在官场之中,又和交际圈并不一样,利益冲突更为激烈,这也让王维多次遭到贬谪,但每一次他都能够重新回归长安,没有经历过太多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也和他八面玲珑的性格,不无关系。

 在安史之乱时,王维才遇到了最为严峻的考验。唐玄宗丢弃了都城长安,丢弃了百姓和大部分官员,只顾自己逃命。安禄山进入了这个花花世界,并且捉拿了官员们,逼迫他们为自己效力。王维也在这个时期,接受了伪职,从而避免了杀身之祸。

 至德二年,唐军收复了两京,赢得了平定安史之乱的重大胜利。王维重新回到了唐朝朝廷,不过等待他的,却是严厉的审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王维这种行为,都是叛敌。尽管有苦衷,尽管迫不得已,但错了就是错了,不杀王维,怎么对得起浴血奋战的将士,怎么给天下宁死不屈的英雄一个交代?

 然而,就在此时,王维的弟弟,刑部侍郎王缙上书求情。他是李光弼的部将,曾经担任河南副元帅,立下了汗马功劳。王缙诚恳地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官职,为兄长赎罪。尽管这成为一时的美谈,但唐肃宗依然没有答应。直到王维掏出这首《凝碧池》的诗歌: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写这首诗是有一个背景的,当年唐玄宗喜欢音乐,蓄养了大批的乐工,自己还被称为梨园天子。当安禄山进军长安时,这些乐工自然也被作为弃子,落入叛军之中。安禄山也仿效唐玄宗的故事,逼迫乐工们为他奏乐。这些乐工看过大唐繁花似锦的盛世,又享受过唐玄宗的恩典,自然不愿意为安禄山效力,奏乐时不禁潸然泪下。

 安禄山要的是吉庆,偏偏听到如同丧乐一般,自然大怒,他下令:还有落泪者,斩!即便是以性命威胁,还是有一位叫做雷海清的乐工愤怒地将乐器摔在地上,并且向唐玄宗逃跑的方向跪拜,痛苦不已。安禄山见状,残忍地将其杀害。正关在菩提寺中的王维听说此事,悲愤地写下了此诗。

 这首诗一开头就以痛心疾首的姿态,描述了故都被占领后的心情。随后,他表明自己也和许多出任伪职的“百僚”一样,都是在等待改天换地的机会,只是在隐忍不发。在前两句中,王维已经将自己的心志,如实写入诗歌之中,他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能选择屈辱地活下去,静待局面的改变。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长安城只是易主,为什么却是“空宫”呢?原来,在这里的诗人并不将安禄山和他的随从们当作真正的主人,而是将这些叛臣贼子当作无物。在他的眼中,他们并不存在,自己只是为唐皇死守着这座空荡荡的宫殿。

 “凝碧池头奏管弦”自然就是说的乐工拼死抵抗之事。在当时的情况下,王维不能说得太过明白,只能以这种肃杀悲凉的语境,赞扬了忠臣的拳拳之心。

 也就是因为唐肃宗看到了这首诗,看懂了这首诗,才原谅了王维,下令将其释放,只是降为太子中允。不过,经此一吓,王维一蹶不振,没有几年就过世了。不过,他好歹避免了身败名裂。

 

本文标签: 王维唐朝
版权声明:

《王维被判极刑,他掏出一首诗立马被免罪了》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05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