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地包天”明太祖朱元璋真的很丑吗?朱元璋的真实长相怎么样?

“地包天”明太祖朱元璋真的很丑吗?朱元璋的真实长相怎么样?

时间:2022-05-26 16:45:49

 “地包天”明太祖朱元璋真的很丑吗?朱元璋的真实长相怎么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起朱元璋,估计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咱们教科书当中那个“地包天”的丑相。对于朱元璋的长相,史学家们的争议也是颇多。有一部分认为,民间所流传的“地包天”画像是在清朝统治期间时被丑话了的。关于朱元璋的画像有比较经典的两个版本:一个是剑眉星眸,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另一个则是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相貌丑陋。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画像呢?究竟哪一幅画像更接近朱元璋本人呢?

 因为很多朱元璋的这种画像中的服饰,都不符合当代明朝服饰特点,反而鲜明体现出了清代服饰的特点,比如下面这两张画像,图一朱元璋帽子上的那块白色“帽正”和图二的“广领衣”(红圈中圈出来的部分),都是典型的清代服饰特征。

 可见,这两张画像绝不可能诞生在朱元璋的时代,至早也是出现在清朝初期了,所以说这种画像是清朝伪造的可能性很大。

 大凡皇帝出世,在出生、相貌上故弄玄虚,是帝王美化自己常见的套路,朱元璋也不例外。为了塑造朱元璋的天子相,他的谋士们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龙,有着一张长脸,于是,谋士们就把朱元璋的下巴拉长,朱元璋就从方面大脸变成了狭长的脸颊,长出了“龙颌”,龙长有龙须,自古民间就有虬髯之说,“虬”是传说中带角的小龙,虬髯特指长在两腮的蜷曲胡须,画师在朱元璋的两腮上画上虬髯,龙长着一双圆眼深目,谋士们就把朱元璋的额头加宽加高,眼窝下陷,就成了一双目光外射,炯炯有神的龙眼,龙身上长满了鳞片,即使隆化成人身,龙鳞也不可能完全净退,还会残留下一些痕迹,于是人们就把脸上的黑子也就是麻子之类黑斑,说成是未退化干净的龙鳞,这些特征在朱元璋比较丑陋的画像中都有体验,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须浓密,脸上长满黑子,五官不正。也就是说朱元璋的这幅丑像是为了登基做皇帝,人们按照龙相的样子,东拼西凑最后就形成了朱元璋这样一幅极其丑陋的画像。

 目前现存朱元璋画像共有13幅,具有龙相的画像数量最多,多达八幅,这些画像就是朱元璋早期即为登基做皇帝准备的画像,可要用中国古代的“龙相”标准来衡量,朱元璋的这种相貌,确是真龙天子的象征。“奇貌”代表了神奇的命运,其中蕴含了天命。

 那么朱元璋到底长啥样呢?种种分析认为,还是故宫南熏殿的画像更加靠谱,理由如下:

 首先,从南熏殿的朱元璋官方画像来看,一张中年,一张晚年,这两张画像及其相似,可见画师参照的应该是同一人的不同年龄的长相,假设朱元璋的长相并不是这样,画师是很难做到把两个年龄阶段的画像都伪造的天衣无缝的。

 其次,就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朱元璋的子孙后代的画像,从明成祖朱棣开始,个个都方面大耳,一直到了朱元璋的孙子的孙子朱祁镇这一辈,朱祁镇都在实录中留下了“头大而圆”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大明朱家的基因确实强势极了,由此倒推到朱元璋本人长相不会是丑陋之相。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朱元璋的真实形象,应该更接近于官方的正常版画。而出现“地包天”丑相,主要是因为古人对帝王异相的迷信和神化,而与满清的“抹黑”也有着一定关系,所以真实的朱元璋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丑。

 

本文标签: 明朝朱元璋
版权声明:

《“地包天”明太祖朱元璋真的很丑吗?朱元璋的真实长相怎么样?》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05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