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农民挖出一铜片,经专家研究揭示千年前武则天的真实想法!

农民挖出一铜片,经专家研究揭示千年前武则天的真实想法!

时间:2022-05-26 16:43:18

 农民挖出一铜片,经专家研究揭示千年前武则天的真实想法!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登基、临朝听政的女皇帝。但是她留下的文物却非常的稀少。这是因为武则天的处境太过尴尬,后来李唐卷土重来,自然想要抹去她曾经的痕迹。再加上因为技术限制,武则天的陵墓始终仍未进行正式发掘,这又为史学家们研究一代女皇的生平增加了不少难度。目前中国仅有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存世,这个文物的来历非常的不平常。

 1982年,一个叫做屈西怀的农民上嵩山采药,偶然捡到了一个铜片。屈西怀经常上山采药,有时候为了挖掘生长在山缝中的药材,需要把山石翻开。正是在翻动山石的时候,屈西怀在山石下面发现了这个铜片。这个铜片污渍斑斑,而且因为被山石压住的原因,显得皱皱巴巴的。

 屈西怀没有多想,把这个铜片揣在怀里,带回了家。回家之后,屈西怀用布将铜片表面擦拭干净,他惊讶的发现,这个铜片上面刻的竟然有字迹。屈西怀没什么文化,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意思。于是他就把这个铜片带到了自己上过学的亲戚那里,希望他帮忙鉴别一下。

 屈西怀的亲戚也看不出个所以然,不过他告诉屈西怀,说这个铜片很可能不是铜,而是金子做的。因为虽然看起来皱皱巴巴的,但是它却没有生锈,质地也比较像是黄金。屈西怀一听是金子,那肯定要好好的收起来了。可是没想到村子里有人是大嘴巴,很快就把屈西怀上山挖出宝贝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有文物贩子闻风而至,想要购买屈西怀挖出来的宝贝。

 屈西怀把自己的铜片拿出来让文物贩子看,没想到他一看立刻两眼放光,当场表示要花5万元购买这个铜片。屈西怀一听就吓坏了,5万元在当时实际价值跟如今的90万差不多,这可是一笔巨款。屈西怀觉得这背后肯定有门道,因此不愿意将自己的铜片出手。没想到文物贩子却抓着屈西怀不放,表示如果屈西怀觉得价格低,可以再加钱。

 屈西怀好不容易才把文物贩子打发走。等到他走了之后,屈西怀左思右想,最终决定将这个铜片无偿的上交给国家。文物专家们热情地接待了屈西怀,并且把铜片拿走开始做研究。这个铜片果然不是铜质,而是黄金制成。经过对篆刻其上的文字进行研究,专家们发现它的主人竟然是武则天。

 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晚年时曾经来到嵩山游历。野史上称,当时她已经没有年轻时候对权力的勃勃野心,反而开始担心起自己过世之后的事情来。武则天认为自己一生罪孽深重,尤其对不起自己的子女。于是她听从了方士的建议,做了一个金简,在金简上写清自己的罪过,然后埋在了嵩山。

 方士说只要这样做,神明就会看出武则天想要赎罪的诚心,这样她死后就不会下地狱了。但其实通过对这个金简的研究,可以看出武则天其实并没有对自己的作为有什么忏悔之心。金简上写的所谓“除武瞾之罪”,其实是道家一种很常见的说法。金简上也写明了,武则天希望神明除罪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求死后的转世轮回,而是求长生。

 武则天就如历史上很多帝王一样,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永远享受权力带来的甜头。唐玄宗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简,不过他的那个真的是用铜做的。而武则天则用黄金来做,她这是要超越唐玄宗,公然羞辱李唐皇室。这金简也揭露了武则天隐藏千年的秘密,那就是她从未对自己争夺权力的事情感到后悔,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子女们的地方。她对权力的欲望,从未有任何的消退。

 

本文标签: 唐朝武则天
版权声明:

《农民挖出一铜片,经专家研究揭示千年前武则天的真实想法!》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022.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