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朱元璋到少林见佛不知道该不该跪拜,方丈8个字替皇帝解围!

朱元璋到少林见佛不知道该不该跪拜,方丈8个字替皇帝解围!

时间:2022-05-26 16:40:28

 朱元璋到少林见佛不知道该不该跪拜,方丈8个字替皇帝解围!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他们两人都是贫农出生,后来通过不懈努力和拼搏,最后逆袭成为一国之君。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家里原本就一贫如洗,又加上兄弟姐妹多,温饱成了最大的问题。为了生计,他还是儿提时就只得给地主家放牛。

 公元1343年,15岁的朱元璋遭遇人生第一坎:家乡发生瘟疫,他的父亲、母亲、大哥在短短的半个月内都相继去世。当时朱元璋穷的连给亲人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连块墓地也找不到,邻居刘继祖看朱元璋可怜,就把一块墓地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就这样草草下葬了家人。

 为了生计,朱元璋来到皇觉寺,想出家当和尚。方丈仔细的把朱元璋全身上下看了个遍,然后对朱元璋说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施主相貌奇特,以后必定是大富大贵之人,只是你跟佛祖有一定的缘分”。于是方丈就把朱元璋留了下来。

 因为天灾人祸,17岁的朱元璋在皇觉寺当和尚也不能维持生计了,于是只好随众师兄们离开寺庙,开始过了乞讨的生活。

 三年后,也就是公元1348年,朱元璋返回到了皇觉寺。在这三年的流浪生涯让朱元璋内心产生了救天下万民脱离水火之中的远大抱负。

 结果,正在这时,朱元璋儿时好的伙伴汤和写了一封邀请信给他,从此改变了朱元璋的一生。

 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杀,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加入义军后,朱元璋从最基层做起,但他凭着出众的个人能力和超级无敌的胆识,深得郭子兴的器重,提升他为自己的亲卫队长。再后来,郭子兴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

 而朱元璋也不负众望,后来接替郭子兴成为红巾军的头领,再后来,打败陈友谅张士诚两大敌,又挥师北上,彻底推翻了元朝。从而建立了大明王朝。

 洪武十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也许是因为在南京的宫殿呆闷了,便突然心血来潮地带着随从一起去嵩山少林寺参拜。

 少林寺主持方丈听说皇帝来了,自然下山来迎接,“陛下远道而来,赎老衲接驾来迟”“不必多礼,免礼平身吧”朱元璋让方丈头前带路来到了大雄宝殿。此时面对佛像,朱元璋烧了香,正想着跪下去求求佛祖保佑自己的江山,让老朱家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地传下去。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他现在是一国之君,真天子,真龙天子给佛祖下跪成何体统。

 朱元璋为此犹豫不决,于是便问方丈:“朕需要下跪吗?”

 这是个很捣蛋的问题。方丈知道,他如果回答不好,不但自己难逃一劫,只怕整个寺庙都要遭殃。好在方丈是个头脑灵便之人,他想了想,恭恭敬敬地说了8个字:“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这里面的“见”在古代也等同于现在的“现”。意思是说朱元璋现在贵为皇帝,是九五之尊,当是人佛,那有现在的佛跪拜过去佛的道理。朱元璋正不想磕头呢,于是顺坡下驴没下跪,听到后就非常高兴,夸奖方丈有学问,是个得道高僧,并进行了重赏。

 因方丈的机智应对,为少林寺化解一场灾难,不仅保住了全寺和尚的性命,而且得到了重赏。这个故事因此也传为佳话

 当然,真正的“拜佛”典故的男主角其实并不是朱元璋,而是宋太祖赵匡胤,这件事被宋代著名的大文豪欧阳修记载在《归田录》里面。

 太祖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曰︰“不拜。”问其故。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赵匡胤听了僧录的回答,满意地笑了。皇帝在世间主宰,如果去拜一个佛像,成何体统?据悉,后来历朝历代都形成了这样的规矩,6个字:皇帝见佛不拜。

 如果赵匡胤知道数百年后,这位乞丐和尚皇帝竟然将他老赵家丢掉的河山从元人的手里给夺了回来,他宁愿这样的张冠李戴多戴几回也心甘情愿。

 

本文标签: 明朝朱元璋
版权声明:

《朱元璋到少林见佛不知道该不该跪拜,方丈8个字替皇帝解围!》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99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