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有什么功绩?

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有什么功绩?

时间:2022-05-26 16:30:33

  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有什么功绩?他的一生征战沙场,为朱元璋尽忠尽孝,战功显赫,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一起看看吧。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汉族,江苏盱眙人。12岁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于乱军之中,曾经多次面临死亡的威胁。14岁的时候,有幸在滁阳看到太祖。 太祖见到李保儿,觉得他聪明伶俐,十分喜爱,便决意收为养子,跟随己姓。李文忠从小喜欢读书檄文,敏悟也非常人能及,所学的东西就好像以前躭已经学过一样。19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大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了天完军,其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李文忠于元至元五年出生。母亲是明太祖的姐姐,12岁的时候母亲不幸病逝,从此以后李文忠便跟随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4岁那一年,李文忠在滁阳见到了娘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非常髙兴,看到父子二人生活如此艰苦,侧隐之心蠢蠢欲动,再加上他确实十分喜欢李文忠,便收他为义子,跟从自己姓朱。


  元至正十七年,年仅19的李文忠以舍人身份率领大军增援池州,攻破氏江中游地区的汉政权陈友谅部。继而引兵东向行去,攻占了青阳、石埭、太 平、旌德四县,屡建奇功,连挫元军,振奋军心,朱元璋颜大悦,晋升李文忠为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

  第二年,李文忠率大军与邓愈会师,从徽州进人浙江,与元军再一次展开激战,攻占了浙西重镇建德,功绩显赫,官至亲军都指挥,驻守建德,同时, 李文忠没费一兵一卒,只用谋术便将苗帅杨完者旧部的三万多人收降。之后,李文忠又协助胡大海攻下了诸径和金华。李文忠珥一次受封,任同佥行枢密院事一职。不久,苗兵叛变,杀死了金华的守将。李文忠夺回金华之后,朱元璋再一次提升他做浙东行省左丞,进而节制建德、金华、信州、处州四州军事。

  第二年,谢再兴叛朱,投靠张士诚,进军东阳,李文忠迎战,获胜之后,在距离原诸全不远的地方電新筑诸全新城,也就是今天的诸暨南。

  至正二十五年,也就是李文忠28岁的时候,朱元璋晋升李文忠任浙江行省平章政亊一职,兼荣禄大夫职务,叫他不必再随朱姓,复姓李。

  明洪武二年,李文忠跟随常遇春进攻元军,攻占元上都,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正蓝旗东北。班师回朝的途中,常遇春不幸病逝,李文忠奉旨指挥常遇春的大军,与徐达率领的军队会师进攻庆阳,大败元军。

  洪武三年,李文忠以征虏左副将军身份率领步骑兵十万,与徐达分道北征,在应昌俘获了元朝的新皇帝买的立八刺以及皇帝的若干妃子、宫人、王 公、武将、文臣,更加值得商兴的是李文忠还缴获了宋元两朝的玉玺,共计十五颗。回军路上经过兴州和红罗山时,再收降元军。朱元璋升李文忠做左都督,册封为曹国公。

  又过了两年,朱元瑋调遣大军分三路大规模征讨北元。李文忠和徐达、冯胜三人各领一路。李文忠从居庸关进入蒙古境内,继而到达和林,获胜之后继而向东追击元军,直追到骋海,才将元军消灭殆尽,班师回营,就是今日的呼伦池地区。李文忠战功显赫,将士们对他敬仰万分,唯命是从。李文忠奉旨在城门上巡守,在这段时间里,他和元军多次交战,均获得胜利。

  洪武十年以后,李文忠同李善长均受任“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议军国重事”,担任大明宰相。

  两年后,李文忠做督军,率领沐英,削平盘踞在洮州的叛党。回京后,朱元璋下旨命他掌理大都督府事,兼国子监一职。后来,御史台被取消,李文忠被削除兵权之后,处事也变得更加小心谨慎,朱元璋依然十分喜爱、器重他。

  洪武十六年冬,李文忠久病缠身,最后一病不起。在其患病期间,朱元琼曾亲临探视,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照顾和医治。第二年三月,李文忠不幸离世,年仅46岁。朱元璋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伤心不已,写文致祭,封李文忠 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

本文标签: 李文忠明朝
版权声明:

《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有什么功绩?》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872.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