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唐朝历史 > 唐朝第一虎将是秦琼的儿子吗?

唐朝第一虎将是秦琼的儿子吗?

时间:2022-05-26 16:24:39

  唐朝第一虎将是秦琼的儿子吗?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着将近400年的混乱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里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南方由于衣冠南渡,北方人将许多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去了南方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北方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悉数汉化,在民族统一的步伐之中大步迈进,后来在公元589年由隋文帝杨坚灭掉了南陈实现了大一统,隋朝前期,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与民休息,创造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不过在隋炀帝继位以后局面就有一些变化了,或许是急于成就千古工业,隋炀帝大修运河,营造宫室,对高句丽用兵,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底下人怨声载道,终于隋朝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之中被推翻了。

  随之建立的就是唐朝,在我国封建朝代中唐朝具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意义,而建立唐王朝的那些功臣们也被后世人所敬仰,唐朝时期发生的故事也被许多剧作家当做创作的素材,人们可能最为熟悉的唐朝武将就是李元霸尉迟恭程咬金李靖等等。

  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李元霸是唐朝时期武功最为高强的,其二就是宇文化及的儿子宇文成都,而秦琼秦叔宝的排名很是靠后,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很多的英雄好汉都是后世一些剧作家的杜撰,比如李元霸历史上并无此人,裴元庆的原型则是猛将裴行俨。

  秦琼秦叔宝作为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将之一的将军每每出场都是排在末尾,其实是非常的低估了秦叔宝的实力了,可以这么说秦叔宝应该是唐初的第一虎将,秦叔宝早年在来护儿的部队之中当了一个小兵,当时他的母亲去世了,来护儿就派人去吊唁,这让其他的人感到很是奇怪。

  为什么将军会对一个小兵如此的优待呢?来护儿回答:“这个人骁勇彪悍,而且又有志向气节,将来一定能够靠自己取得富贵,我又怎么能够把他当做一般人来看待了。”果然如来护儿所料,在公元614年的时候,秦叔宝在张须陀的带领之下和罗士信各领兵千人伏击卢明月,将卢明月的十万大军一把火烧得溃不成军。

  秦叔宝的胆气和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公元616年张须陀中了李密的诈败之计战死沙场,秦琼后来随着裴仁基一起归降了李密,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溃,投靠了李渊,而秦叔宝只能暂时归降了王世充。归降王世充以后,秦叔宝很是不齿王世充的为人,在公元619年和程咬金一起在阵前反水投奔了李唐,归入了李世民的账下。

  在同年,秦叔宝就被李世民任命为大将来抵御宋金刚的反叛,宋金刚本人就十分的勇武,而且手下还有强将尉迟恭,在夏县,宋金刚的部队将李唐军打得节节败退,情势十分危急,这个时候秦叔宝站了出来,与演义形象不同的是秦叔宝的武器并不是双锏,而是用的马槊,也就是丈八长矛。

  当时唐朝时期是以骑兵为主,而秦叔宝的马上功夫又十分的了得,而且秦叔宝的马槊是特别制作的,非常的沉重,要知道骑兵讲究的就是冲杀,试想一下一个手持重型武器的大将以非常快的速度向你杀来,这样的冲击力绝对是非常之震撼的,无异于是一架小型坦克,威力十分的惊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美良川一战中,秦叔宝首立战功,不仅将宋金刚打得溃不成军,尉迟恭见此情形,只能献城投降。

  为此李世民非常动情的说到:“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赏赐一些仆婢和财帛呢。”后来在攻打王世充的过程中秦叔宝作为先锋又屡立战功。

  公元626年,秦叔宝跟随李世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他负责抵御来自东宫的那些卫士,并且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不过在天下一统以后,秦叔宝就病了,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

  从秦叔宝美良川战役来看他是强于尉迟恭的,李元霸则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可比性,所以说秦叔宝可以说是唐初的第一虎将,在1974年出土了秦怀道的墓志铭,上面刻有:“祖叔宝,隋骧将军,擒尉迟敬德于美良川。”的字样,可见秦叔宝和尉迟恭或许曾经交过手,而尉迟恭并不是秦叔宝的对手。

本文标签: 古代唐朝
版权声明:

《唐朝第一虎将是秦琼的儿子吗?》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69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