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春秋战国历史 > 秦国十分重视爵位,没有军功的嫪毐是如何封侯的?

秦国十分重视爵位,没有军功的嫪毐是如何封侯的?

时间:2022-05-25 15:39:56

  嫪毐,战国末期秦国历史人物,秦始皇之母赵姬的男宠,被封为长信侯,权倾一时。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国是一个特别重视爵位的国家。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爵位的授予,必须根据军功,或者是与军功相应的功劳。任何人,包括王室成员,没有军功皆不得授予爵位。

  秦国的爵位共计二十级,侯爵是最高一级。被授予侯爵的有功之人,除了享受巨大的特权外,还要授予领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封国。在秦国的历史上,被授予侯爵的人极少,并且都有记录,且要说明封侯的理由。

  关于秦国封侯之难,可以举一个例子。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大的功臣当属老将王翦。但作为常年统军出征的秦国大将,王翦在攻灭赵国、燕国,战功累累的情况下,都没能封侯,直到统帅六十万大军灭掉楚国后,秦王嬴政才授予他侯爵。

  跟最大功臣王翦比,嫪毐不过是上不了台面的“大阴人”、赵太后的面首,他究竟何德何能,居然就轻松封了长信侯?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来聊聊嫪毐这个人。

  千百年来,一提起嫪毐这个人,大家都觉得此人就是隐藏在深宫中的龌龊丑类,凭借器大俘获了赵太后的绝爱,干了许多找死、见不得人的嚣张恶事。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真实的嫪毐没有这么扭曲,也没有这么脸谱化。

  实际上,战国秦汉时期,守寡的太后、公主蓄养面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要不是大肆宣扬,朝堂上下都是理解的,心照不宣的。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与西北的义渠王私通,而且还生了两个儿子,在当时,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没人因此来诋毁宣太后,丑化义渠王。到了汉代,更是如此,汉昭帝的姐姐养面首,公开称面首为丁外人,汉昭帝甚至还专门下诏,为姐姐行乐提供方便。

  所以说,赵太后跟嫪毐的那档子事,在当时并非是见不得人的丑事,真实的嫪毐也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时刻藏在深宫中,生怕叫人发现他是个假太监。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

  这就是说,嫪毐平常根本不是隐藏在赵太后的深宫中,他是堂堂正正地住在自己的豪宅府邸中,使唤着数千人奴仆。他也绝非自卑见不得人,而是大开府邸,公开招揽各国游士,很有一些战国四公子的风采。

  最关键的,赵太后大事小事都交给嫪毐裁决处理,这说明嫪毐在赵太后那里,并非单纯的消遣玩物,而是赵太后颇为倚重的臂膀。

  秦国有一点与后世的朝代有所不同,太后主政,外戚擅权,自宣太后以来,这是传统,不是忌讳。嬴政即位尚未亲政前,大秦的朝政就是由太后把持的,而且不是一位,而是三位,一位是华阳太后(嬴政的养祖母,也可看成是政治祖母,嬴政他爹能上位,依靠的就是华阳太后的支持),一位是夏太后(嬴政的亲祖母),一位是赵太后(嬴政的老娘)。

  依照秦国的法律,权力的继承顺序,第一位是儿子,第二位是父母,第三位是妻子,第四位是女儿。由此可见,嬴政尚未亲政前,朝堂上的三位太后,真正主事的是华阳太后(华阳太后代表的是自宣太后以来在朝堂上一向举足轻重的楚系外戚),其次是夏太后(代表是的韩系外戚),最后才是赵太后(代表的是赵系外戚)。

  三个女人一台戏,朝堂上更是如此,因此三个太后的权力之争在所难免。

  华阳太后所代表的楚系外戚,根深蒂固,自不必说;夏太后所代表的韩系外戚弱一些,围绕在她身边的主要是秦始皇他爹的侧室韩夫人(嬴异从赵国回来后,赵姬和嬴政滞留赵国期间,夏太后给嬴异找的新媳妇)以及韩夫人生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蟜;而赵太后呢,嫪毐没出现前,她主要依靠的是老情人吕不韦,绝爱嫪毐之后,从某种程度上讲,嫪毐就成了赵系外戚的核心人物。

  三个太后之间,谁与谁的矛盾最深,或者说谁最忌讳谁呢?

  华阳太后高高在上,没有她鼎力相助,就不会有夏太后和赵太后,所以夏太后和赵太后没有能力也不敢过于明显地针对她;但夏太后和赵太后就不同了,设想一下,如果当初嬴政没能顺利从赵国回来,继承秦国王位的必是夏太后一手带大的亲孙子,也就是秦始皇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蟜;这一点决定了在赵太后和秦王嬴政眼中,夏太后所代表的韩系外戚,尤其是成蟜,始终是个巨大的威胁。

  夏太后在世时,赵太后和嬴政不好轻举妄动。

  可一旦夏太后过世,平衡立即被打破,情况就不同了。

  史书上隐晦地记下了随后发生的事情,就在夏太后死去的那一年,秦始皇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蟜突然就发动了叛乱,诡异的是,史书上没有提及叛乱的理由,只是简单地说成蟜之乱迅速被灭了。

  不讲,那就意味着不便讲,不便讲,那就意味着其中必有不可示人的内幕。

  稍加推断,不难想象内幕应该是这样的——夏太后一死,意味着韩系外戚势力到了崩溃的边缘,赵太后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定会趁机抢夺权力。而成蟜是她夺取这部分权力的最大障碍,所以必须除掉。此时,能为赵太后充当政治打手的当然还是老情人吕不韦、新面首嫪毐,但赵太后已经倾向于嫪毐,自然会将这个机会给他,从而让他拥有功劳,而不是让吕不韦再拥巩固嬴政王位之功;再者说,此时的吕不韦位高权重,未必会诚心来做这样的事,所以从实际出发,嫪毐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秦始皇,除掉始终威胁王位的成蟜,也是他内心的一个核心诉求,所以他不仅不会阻拦赵太后的赵系外戚去清洗成蟜,相反有可能暗自支持,参与合谋。

  分析到这里,嫪毐为什么能封侯基本上水落石出了。

  成蟜之乱,要么是由他告发造势,以便嬴政下手;要么干脆就是由他出面平定的。

  所以说,嫪毐可不是简单的面首,而是那个时代一个相当有分量的政治人物,封侯之后,他的势力甚至在吕不韦之上,甚至华阳太后都有所忌惮。

  也正因为如此,嫪毐封侯,赵系外戚势力做大后,华阳太后以及吕不韦绝难容忍嫪毐。

  嫪毐身上有污点,自知华阳太后和吕不韦会拿他与赵太后的那档子事做文章,下死手,加之嫪毐本身在关键时刻又犯了轻狂的低级错误,公开宣扬他和赵太后的丑事,说自己是嬴政的干爹。

  嬴政的君王声誉受到了羞辱,加之亲政之后必须收回王权,所以清除嫪毐便成了势在必行事。

  此时的嫪毐能怎么办呢?

  只有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发动叛乱。

本文标签: 嫪毐秦国
版权声明:

《秦国十分重视爵位,没有军功的嫪毐是如何封侯的?》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61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