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乡村野史 > “康乾盛世”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嘉道中衰”?三件事揭示清王朝的衰败!

“康乾盛世”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嘉道中衰”?三件事揭示清王朝的衰败!

时间:2022-05-25 15:29:34

 “康乾盛世”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嘉道中衰”?三件事揭示清王朝的衰败!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大家都知道,清王朝到了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皇帝的时候,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十分的厉害了,当时创造出来的康乾盛世,时至今日,人们回想起来是不可以忘记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三位皇帝在历史记载上这么的有名气。当然也有一些史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说,由于康乾盛世的描述太过壮丽,所以它只存在于史书记载上面,现实当中也许并非如此。

 当然事实究竟,大多数后人并不关心,因为确实在那段时期里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十分痛恨和悲痛的事情,对于其当时的建设来说,一个国家如果出现一个技术人员,这难道不应该予以支持吗?但是当时清王朝做出来的决策十分令人心寒,对于发明了大炮的戴梓来说,非但没有被重用,反而被放逐。这样的现象实在可怕,如果当时他没有被流放,而是得以重用的话,也许大清王朝的结束会迟缓一些。

 任何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而康熙帝也是如此,尽管他在之前做出了很多利于人民和国家的事情。那是后期的他渐渐的有失策略,这也是秦王朝走向灭亡的伏笔之一。果然如果一个人长期的处于一种安逸的情况,是很难做到放远目光,为以后做谋略。

 乾隆帝毕竟在位的时间非常的长,这段时间长达63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乾隆帝十分的长寿,他一共活了89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乾隆之后的嘉庆,说他是最没有决策权的一个皇帝。毕竟乾隆仍然在世,执政的大多数不会落在他的手中。

 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嘉庆的家庭可以说是十分的厉害,他的父亲,他的爷爷和他的太爷爷都是清朝非常有名的皇帝,所以在这种环境的压迫下,他除非十分的卓越,要不然就很难找到成就感和存在感。任何事情都是盛极必衰的,所以渐渐的到了嘉庆帝这段时期,清朝的繁盛景象渐渐的开始变弱,而到了之后的道观环境几倍以后,清朝的景象就更加惨淡了,所以在这段时期里常常被人们称作"嘉道中衰"。

 一个王朝的衰败,除了是历史的趋势走向以外,还与当时的帝王有关。而当时在嘉庆地质证的时候,就发生了三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军官的人选竟然是一个瘸子。哪怕是到了现在科技十分发达的时代,也不会有任何一个执政人员会选择让一个瘸子去上战场,更何况是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而且明朝的八旗子弟的战斗力一直十分强悍,所以哪怕是努尔哈赤执政时期,也很难战胜明朝,但是到了清朝,八旗子弟的战斗力就不景气了。

 可笑的是当时在乾隆帝时期间出现了八旗子弟射箭的时候竟然虚发,骑马的时候竟然人落地。如此可以看来在当时的那段时期里,清朝的军队已经不行了。所以带着这样一支军队上战场打仗,又怎么会赢呢,哪有赢的道理。拿着第二件令人可笑的事情就是,清朝负责国防的兵部尚书竟然堂而皇之的把帅印给弄丢了,这不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吗?兵部乃是负责国防之地,而那个帅印是如此的重要的物件,岂是说丢就能丢的,这丢了岂不是关系到大清的命运。

 是最后一件事情,虽然不是关于朝政的问题,但是一个王朝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其纪律性何在?就是太监竟然在皇帝的后花园里养羊。当时嘉庆逛到后花园的时候闻到了一股异味,后来知道是皇帝的太监养的,这简直是不像话。

 

本文标签: 清朝
版权声明:

《“康乾盛世”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嘉道中衰”?三件事揭示清王朝的衰败!》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51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