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乾隆给一官职,众人都不想去,和珅去结果赚了一大笔

乾隆给一官职,众人都不想去,和珅去结果赚了一大笔

时间:2022-05-25 15:23:53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和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古往今来我们国家的贪官层出不穷,贪官实在是让人憎恨不已,那么大家知道自封建时期,中国以来最大的贪官是谁吗?毫无疑问绝对是清朝时期的和珅了,他无愧于中国第一巨贪!

 和珅利用了乾隆皇帝对他的信任可以说是无恶不作,但在乾隆皇帝驾崩后新继任的嘉庆皇帝对他毫不留情,直接将他投入了牢狱中,并派出了权臣对他进行调查。最终嘉庆皇帝宣布了关于他的二十多条大罪,随后派了几个太监给和珅送上了一条白绫,至此聪明的和珅立马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写下了一句“他时水泛含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后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殊不知在乾隆时期和珅是全中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他的光辉甚至不逊色于乾隆皇帝!

 和珅之所以深受乾隆的器重,甚至成为乾隆最为要好的朋友和他超强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翻阅相关历史资料我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学者,而且学习能力非常的强,在一开始他只是乾隆身边默默无闻的一个小卒,但是在乾隆需要一名翻译的时候整个朝廷竟然无人能对,最终还是和珅站了出来让乾隆深深的记住了他。

 在外交上和珅非常有手腕,不论是多么困难的问题他都能轻易摆平,甚至连英国的外交代表都对和珅十分敬佩,所以过人的外交能力也是和珅在朝廷上占得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外交能力之外和珅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他有着过人的理财能力,在他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整个清王朝积累下来的账务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虽然和珅从这里面不知道为自己谋取了多少私利,但是他的能力是绝对不能否认的!他极具远见的眼光让很多思想迂腐的大臣不能理解,但是却让乾隆十分感兴趣,能够得到皇上的垂青对自己的仕途尤为重要。

 和珅的理财观念和当时的主流观念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在当时大家都喜欢给自己置办不动产,所以在封建社会诸多官员都是选择置办各种各样的地产,但是和珅却是个例外,很多人求和珅办事的时候都会为他准备好地产等贿赂,但是和珅却要求用白银,不要地产,实在不可思议。

 在和珅的一生中他贪污无数,他也无愧于我国第一巨贪这一称号。事后相关人员对和珅进行查抄时从中发现了许多金融巨头都隶属于他名下,最重要的是他的资产中不动产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和珅有多少的房产呢?结果令人惊讶和珅只有35处房产,这和和珅的资产大大不符,不过这些房产的地理位置都非常的好,全部在城镇的中心地带光是收取租金一年就有一笔非常丰富的利润,可见他眼光之毒辣。

 除此之外和珅在矿产上投资丰富,在这方面他又是个另类,要知道当时矿产行业相当的不景气,但是他还是毅然而然的在矿产行业中进行投资了。和珅在对当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后确定了矿产行业有巨大的利润,所以他在这上面大赚了一笔。

 除此之外和珅还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投资,所以他的巨额财富不仅仅是通过贿赂得来的,更多的是投资而得的,而且只要涉及利润问题他都会事先沟通好,就算是他的亲戚也不例外,简单来说就是和珅在任何方面都不会吃亏,他就曾经借钱给自己的家人从中直接赚取到了六千两的白银,按照每个月一分利息借给了舅舅。

 和珅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会笼络人心,不管是士大夫还是下人他都非常关照,他的仆人曾经像他借了一千多两的白银,并且事先讲好了归还上的问题,但是这位仆人在借钱不久后就病死了,所以还钱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儿子身上,最终和珅将利息大大降低了,当然这对家境一般的佣人来说也仍然是一笔巨款,对和珅而言,他催债的能力就像现在的信贷业务,十分熟练,即使人死了,也要父债子偿,毫不讲究情面。

 和珅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作能力非常的强,在他执政的期间国家的国库变得充裕起来,在治理地方上和珅的表现也是非常亮眼,经过几次这样的考验后乾隆皇帝最终才决定对他委以重任,和珅被任命崇文门税务提督,本来这个活没人愿意干,和珅去了,崇文门的税收很快就排全国第一了。所以和珅不仅仅的贪官那么简单,他的能力确实是比别人高很多。

 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是有他的道理的,对皇帝而言,宁可用聪明的奸臣,也不用愚蠢的君子,因为前者更趁手,而且有把柄,比较容易控制。对个人而言,我们不要将自己不成功的责任推给外界,多增加自己的技能,多精进自己的学业,做一个有能力的,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标签: 和坤清朝
版权声明:

《乾隆给一官职,众人都不想去,和珅去结果赚了一大笔》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36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