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朱元璋扮乞丐微服私访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回宫大开杀戒?

朱元璋扮乞丐微服私访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回宫大开杀戒?

时间:2022-05-25 15:22:16

 朱元璋扮乞丐微服私访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回宫大开杀戒?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朱元璋幼年家境贫寒,最后破落沦为乞丐,最后还出家成为了和尚。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军中稳扎稳打,最后得到江山,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但是在他称帝之后,曾经要做一件事,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曾经一时兴起,扮成乞丐,回忆乞讨要饭的生活,但是在游历皇城之后,回朝抓捕,处死了很多大臣,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是游历,不如说这是朱元璋的一次暗访,毕竟刚得江山,就想听听下面的群众,对大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一般情况,皇帝暗访也是要带随从的,但是朱元璋一想,如果带着随从,暗访也许会没有啥效果,于是自己就扮成一个要饭的乞丐,偷偷的除了皇宫。

 元朝时期,朱元璋只是最下层的那部分人,不仅要缴纳大量的赋税,辛劳一年还要忍饥挨饿,日子过得十分的清苦。并且当时的生活困境,让他的父母在苦难中去世,也就是在哪个时候,朱元璋对于那些贪官污吏十分的憎恨,也对当时那些沉重的徭役深恶痛绝。

 当上皇帝之后,他甚至这两方面的厉害,于是下决心,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狠狠的惩治,那些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官吏。朱元璋残杀功臣虽然让人诟病,但是历史公认,他对老百姓还是很不错的。

 乞丐是什么样的生活,走街串巷讨口饭吃,周围所有的言论都可以听得到。等到夜里,几个乞丐聚在一起,白天遇到的事情,听到的事情,自然会成为打发时间的谈资。就这样,朱元璋从乞丐的嘴里,得到了很多他想要的情报。

 比如,都察院的御史刘志仁,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收受钱财,故意把案子拖延,谁给的钱多,就判谁赢,还害死了一位少女,引起民愤。朱元璋知道后,十分的气愤,直接到朝廷的办事处,亮出身份,让他们帮助暗查官员的犯罪证据。不久朱元璋就掌握了,好几位朝中大臣的罪证。

 朱元璋回宫,变回皇上之后,一下拿下了七个朝廷一品大员,分别是刑部2名,户部4名,还有大理寺1名,给与什么罪名呢!朱元璋大笔一挥——逾越祖制。明朝时期,对于制度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什么样的人吃什么样的东西,用什么样的物品,都有严格的限制,超出范围,就是逾制,这个罪名可大可小。

 朱元璋十分痛恨这种人,做乞丐的时候,他管不了,现在天下都是他的,他一定要管。但是朱元璋也很聪明,他没有亲自下令,给他们治罪。想看下,朝廷中官员的办事能力。

 当这七位官员被送到刑部之后,既然皇帝发话了,当然要定罪。可是这七个人都是朝廷的重臣,一时间刑部犹豫不决。谁都不知道,皇帝到底想如何处理他们。于是刑部,曾经三次上书,试探朱元璋的意思。但是朱元璋是有目的的,把奏章全被给打了回去。

 当时的刑部尚书王惠迪,也还算有魄力,立即给他们定罪。直接上书朱元璋“这七个人,不杀不能平民愤,不杀不能维护朝廷律法”,这份奏折,朱元璋留了下来。不久这七个人就被刑部,下了斩立决的裁决,被当街问斩。

 朱元璋痛恨贪官,还是自己查出来的,怎能不杀。朱元璋在执政期间,对于贪官污吏的处罚是十分严重的,曾经下书“贪污60两,就会被处于死刑”,而且朱元璋办案子,从不姑息,从来都是,一查到底,只要证据确实,一路杀掉底。

 这次事件之后,朱元璋还彻查了其他的60余人,都曾贪污受贿。朱元璋下令,把他们全部发配边疆,用不许回京。可以说,朱元璋通过这个事件,警告了全国的官员,谁贪污谁就会有这样的下场,一时间明朝朝廷,清廉之风盛行。

 

本文标签: 明朝朱元璋
版权声明:

《朱元璋扮乞丐微服私访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回宫大开杀戒?》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31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