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孙策26岁去世,周瑜36岁去世,得二乔后就英年早逝

孙策26岁去世,周瑜36岁去世,得二乔后就英年早逝

时间:2022-05-24 15:56:02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大乔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三国之中,有几个很有名的女人,一位是貂蝉,与吕布董卓的爱恨情仇,引无数看客叹息。而东吴的大乔和小乔,也是国色天香,芳名在外,引得无数英雄折腰。拜倒在她们石榴裙下的,就是少年英雄孙策周瑜。然而娶大乔小乔后,孙策26岁去世,周瑜36岁去世。他们为何都会英年早逝?是否与二乔有关,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为报父仇,携周瑜举兵征讨荆州刘表,攻下皖城时(安庆市潜山),在这里遇到大乔和小乔。两人一见美人,顿时惊为国色,色迷心窍,孙策自娶大乔,周瑜自娶小乔。

 孙策还对周瑜戏言:"桥公之女,虽要经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只是对于二位美人来说,嫁与他们兄弟二人,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无人知道。

 不过,当时天下英雄中,还有一位很仰慕大乔和小乔的美色,那就是曹操。曹操曾说过,新筑漳水之上的铜雀台,如果攻下江南,当娶大乔和小乔,把她们安置在铜雀台上,以娱晚年,心愿就了了,可见曹操对美女小乔和小乔,早就仰慕已久,有势在必得之心。

 顾谓诸将曰:

 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所喜。昔日乔公与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言罢大笑。

 孙策之死

 大乔嫁给孙策还没半年,孙策就死了。美女大乔和他的死应该是没有关系,他们俩那时候正是新婚,相处甚好,可叹就这样天人永隔。孙策临死时,还跟大乔说了一番话,可见感情深厚。

 又唤妻乔夫人谓曰:

 吾与汝不幸中途相分,汝须孝养尊姑。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言讫,瞑目而逝。

 孙策死时才二十六岁,正当少年,英姿勃发,谁也没有想到他会死于非命。大乔才嫁给他没多久,他就撒手人寰,大乔却要守活寡,这其中的苦楚不足以向外人道。

 据史料所说,孙策死于刺杀。孙策此人,作战骁勇,谋略过人,号称“江东小霸王”。他喜欢轻骑外出狩猎,他就是在西山狩猎时,被许贡的三名门客所伤,后伤重不愈去世的。

 当年曹操看孙策英雄了得,对他有所顾忌时,谋士郭嘉曾对曹操谏言,说孙策不足为虑,孙策的命运完全被郭嘉猜中。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我在想这其中会不会有关联?会不会所谓的许贡门客是曹操派去的?就是为了除去孙策这个心腹大患,一方面可以夺取大乔,还少一个与他争霸天下的人。

 以当时的天下诸侯来说,孙策有江东六郡为大本营,兵精粮足,再加上他勇猛过人,有开疆扩土之能。如果孙策活着,江东的局势会完全不一样,真有可能和曹操一争天下,也未为可知。

 若是如此,曹操的心愿就完不成了。大乔永远都不可能属于他,以曹操的爱美之心,见色忘义,只怕会日夜焚心,彻夜难眠。

 周瑜之死

 小乔与周瑜,比大乔要有福气一些,周瑜多陪了小乔十年。但周瑜常年在外练兵,只有回来议事的时候,小乔才能见他一面,两人也是聚少离多,相思日苦。

 周瑜三十六岁身死时,正当壮年,他的死有如下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操劳过度,东吴大都督说起风光,事务很繁忙,由于他身上的担子很重,长年累月的操劳,所以英年早逝。

 另一方面是周瑜在南郡所受的箭伤所致,当时所中的弩箭正射中他的左肋,箭头上还有毒,导致周瑜的身体,久久不能痊愈。

 如果严格说起来,周瑜之死和小乔是有一定关系的。

 曹操仰慕大乔和小乔的美色,占据荆州之后,急欲要取江东,一方面是为开疆扩土,另外一方面也未常不是为了美人。

 古语说曹操好人妻,周瑜也是不堪受辱,若老婆被曹操抢去了,他哪有面目苟活于人世!只有奋起抗敌,才能保全颜面,才有了后面的赤壁大战。

 曹操兵败之后,周瑜率兵抢夺南郡,在此中了曹操之计,才身中毒箭,最后被诸葛亮三气之下,吐血而亡。

 从孙策和周瑜的命运来看,真是应了英雄出少年这句话,他们俩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互相扶持,才有了江东的局面。只是天妒英才,他二人皆是短命。一代美人,大乔和小乔,从此寡居,岁月漫长,无所依托。

 

本文标签: 大乔三国
版权声明:

《孙策26岁去世,周瑜36岁去世,得二乔后就英年早逝》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08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