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汉朝历史 > 历史上樊哙是怎么死的?刘邦为何要杀他

历史上樊哙是怎么死的?刘邦为何要杀他

时间:2022-05-24 15:54:41

  在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中,舞阳侯樊哙的身份比较特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66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樊哙是刘邦手下最勇猛的战将,一生追随刘邦,征战天下,忠心耿耿。在鸿门宴上,樊哙勇救刘邦,立下大功,成为西汉开国元勋。然而,刘邦在死前,却突然下令,要杀死樊哙,这是为什么呢?

  樊哙出身很贫寒,是一个屠狗的,以此为生。樊哙追随刘邦后,跟随刘邦出生入死,在战场上,樊哙表现非常英勇。

  在砀东作战时,樊哙斩了十五首级,打退了敌人;在抵抗章邯军队时,樊哙率先登城,斩了二十三人首级;攻城阳,下户牖,破李由军队,一共斩首十六级;在围攻东郡守尉的战斗中,樊哙打退敌人,斩首十四级,俘获十一人;攻武关至霸上,樊哙率军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个,俘获一百四十六人,降二千九百人。如此战绩,樊哙真不愧刘邦手下第一号猛将。

  樊哙最突出的表现,是在鸿门宴上,当时,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想趁机杀掉刘邦,让项庄舞剑,寻找机会下手,项伯出来舞剑,挡住了项庄。

  樊哙听说刘邦有危险,立即持剑盾径直闯入项羽营中,卫士阻拦,樊哙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卫士。

  进入营帐后,樊哙瞪着项羽,目眦尽裂,头发上指。项羽握剑坐直身子问,这人是谁?张良说,这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很欣赏地说,真是位壮士。于是赐酒一杯和一条猪腿给樊哙。樊哙拿过酒杯一饮而尽,拔剑切肉,很快就把肉吃光了。项羽问,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面斥项羽说,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平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一句话,说的项羽哑口无言,项羽沉默了。这件事,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非常精彩。

  《史记 樊哙传》记载: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

  樊哙的胆子非常大,直接质问项羽,并且,让项羽无话可说,真是勇士。

  后来,刘邦借口上厕所,召樊哙出来,趁机逃走,刘邦一个人骑着马,樊哙等四人步行跟随护卫,保护刘邦从山下小路,偷偷回到了霸上营中,留下张良向项羽谢罪。

  当时,刘邦的处境非常危险,随时有被杀的可能,因为樊哙,让刘邦顺利脱险,可以说,是樊哙救了刘邦一命。

  《史记 樊哙传》记载:是日微樊哙饹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樊哙对刘邦有救命之恩,可是,刘邦死前,居然要杀死樊哙,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195年,刘邦击败叛军英布归来,病倒了。刘邦刚回到长安,就听说燕王卢绾叛变,于是,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去讨伐叛军,当时,刘邦已经病重,有人趁机说樊哙的坏话,说樊哙和吕后串通一气,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刘邦听了之后大怒,于是,派陈平带着大将周勃,到樊哙的军中,将樊哙立即斩首。陈平害怕吕后,因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害怕日后吕后翻脸,于是,抓住樊哙之后,没有立即斩杀樊哙,而是押着樊哙回到长安,交给皇上亲自处理,结果,到了长安,刘邦已经死了,吕后便把樊哙放了,并恢复了樊哙的爵位。

  《史记 樊哙传》记载:其後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因此,樊哙逃过一劫,可以说,是捡了一条命。樊哙为刘邦立下大功,还救了他的命,但刘邦说杀就杀,真是翻脸无情,翻脸比翻书还快。

本文标签: 樊哙汉朝
版权声明:

《历史上樊哙是怎么死的?刘邦为何要杀他》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062.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