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皇帝临终前奄奄一息,宠妃居然开始骂皇帝

皇帝临终前奄奄一息,宠妃居然开始骂皇帝

时间:2022-05-24 15:49:47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栗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后宫之中,能够登上皇后宝座,母仪天下,应该是绝大部分女子的最终梦想。然而,能够爬到最后的金字塔尖之上的人,毕竟只有那么一个,多数人都只是白发宫女,老死在无人问津的宫中。然而,有一个女子,却因为自己的暴脾气,口无遮拦,不仅将唾手可得的皇后之位丢弃,而且还断送了自己儿子的大好前途。

 她就是汉景帝的嫔妃栗姬,一个毫无城府的女子,也曾是汉景帝最爱的女人。最开始,汉景帝的后宫并不复杂。薄皇后虽然地位最高,却是当太子的时候,祖母薄太后硬塞给他的太子妃,为的是确保母家地位的稳固。但是汉景帝很不喜欢薄皇后,薄皇后也没有子嗣,相反,备受宠爱的栗姬,也十分争气地生下了刘荣刘德刘阏于这三个儿子。

 后来,薄太后去世,薄皇后没有了靠山,地位岌岌可危。汉景帝马上考虑废后,但薄皇后并没有失德的言行,只能从她没有子嗣着手。因为没有嫡子,汉景帝先是立了栗姬所生的庶长子刘荣为太子。太子是国家储君,一般都是要嫡子,因此,薄皇后被废,栗姬上位是迟早的事情。

 当然,随着栗姬逐渐衰老,她也没有当年那么受宠,汉景帝将更多心思花在更为年轻漂亮的后妃身上。但是,因为太子已经确定,栗姬将会当皇后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明眼人都能看到这一点,包括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汉代的长公主,地位相当于诸侯王,却被栗姬瞧不起。因为刘嫖为了讨好弟弟,不断送美女入宫,好几个得宠的妃嫔,都是她引荐的。栗姬不喜欢公主,公主却主动找到公主,希望能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太子刘荣做太子妃。

 如果刘荣是皇帝,那栗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但刘荣只是地位微妙的太子,栗姬却不知天高地厚地一口回绝,让刘嫖很是难堪。此后,刘嫖与宫中另外一个妃嫔王娡联手,不断地挑拨栗姬与汉景帝的关系,甚至说栗姬行巫蛊之事。

 汉朝对于巫蛊,是深恶痛绝的,为此事前前后后曾经血流成河。即便这样,因为查无实据,而且汉景帝念及与栗姬往日的感情,也没有深究。这更让栗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稳定的地位,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这种错觉在薄皇后被废后,尤为明显。

 有一次,汉景帝生病,大概还很严重,以为自己撑不住了。他将栗姬叫到床头,恳求她今后善待其她妃嫔和她们的儿子们。这本来是托孤之言,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栗姬都应该满口答应。但是,此时的栗姬却做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她竟然开口,痛骂皇帝是老狗。如果不是班固在《汉武故事》中的记载,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是时皇后无子,立栗姬子为太子。皇后既废,栗姬次应立,而长主伺其短,辄微白之。上尝与栗姬语,栗姬怒弗肯应。又骂上老狗,上心衔之。

 当时,汉景帝很好地管理了自己的情绪,没有激动,也没有生气,这让他晃晃悠悠又从阴阳界上走了回来。但是,显而易见,栗姬已经无法再取得皇帝的信任。

 当年刘邦死后,吕后将其后宫几乎处理干净,就生下了汉景帝的祖母薄姬,吕后还将刘氏宗亲处理了很多。因此,对于汉景帝来说,让栗姬当皇后,让刘荣当太子,不仅是自己内心不情愿,也怕今后再重蹈吕后的覆辙。

 这个时候,王娡和馆陶公主的联盟更为稳固。王娡的儿子刘彻不仅娶了公主的女儿陈阿娇,而且王娡的女儿隆虑公主又嫁给了馆陶公主的次子。这种双重儿女亲家关系,让两人能拼命诋毁栗姬。多方面的压力之下,汉景帝废黜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彻为太子。

 栗姬对于皇后的地位有竞争力,并不在于她有多得宠,而是在于她是太子生母这个身份。太子一废,她的大势已去,最终抑郁而终。

 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栗姬情绪的宣泄是可以理解的。但她忽视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不是民间,而是宫廷之中。如果是成熟的政治家,绝对不会在桃子不成熟的时候,就炫耀它的美味,也不会在羔羊还没有长大的时候,就夸奖它的肥美。

 

本文标签: 栗姬汉朝
版权声明:

《皇帝临终前奄奄一息,宠妃居然开始骂皇帝》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959.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