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如果关羽刘备不上前,张飞能撑多久?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如果关羽刘备不上前,张飞能撑多久?

时间:2022-05-24 15:48:38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如果关羽刘备不上前,张飞能撑多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在民间最津津乐道的一个桥段。这个情节充分说明了吕布是如何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的。即使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关羽、张飞这种万人敌,和大哥刘备一起依然不能拿下吕布。可见温侯武艺之高。但是之后吕布也和三英之中的张飞有过几次交手,那几次温侯的表现可就没有虎牢关前如此神勇了。因为张飞和吕布的武艺实际上也没差太多。

 那么当时虎牢关前为什么会是三英战吕布呢?是因为张飞先上去与吕布交手,之后关羽担心三弟支撑不住才上前去支援张飞,再之后的刘备亦然。那么,如果当时关羽不上去支援,张飞能在吕布手底下撑多久呢?

 首先我们来情景再现一下。

 虎牢关下,旌旗猎猎,十八路诸侯兵强马壮,看起来别有一番威风。而一员猛将是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逼的一群当世豪杰束手无策。而我们的张三爷嫉恶如仇,眼看着这三姓家奴鼻子都要上天了,顿时按耐不住拨马便战。

 双方状态

 好,就是这个时刻,我们分析一下双方的状态。张飞本身是一个正义感很强、嫉恶如仇的人,而且特别看不起吕布这种不仁不义的三姓家奴。吕布呢,虽然反复无常,但他是一个真小人,是绝对不会为自己的做法感到一丝羞愧。此时他刚被董卓收服,要钱有钱、有马有马,可谓春风得意、志得意满。出于对自己无双武艺的极度自信,他与张飞一样是战意滔天。战斗意志,满分。

 双方状态那就更不用说了,张飞一直在养精蓄锐,而吕布虽然是先前与方悦、武安国公孙瓒打了一小会但是状态仍是体力充沛。但是装备上吕布优于张飞,主要是马快。

 所以综上,此刻双方的状态都是属于极佳的。下面我们看看原文来分析一下。

 原文描述《三国志通俗演演义》第五回:

 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 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这里能明显看出来,关羽来上前支援的时候,张飞并没有显露颓势。与之前的那些将领不同,张飞上前与吕布连斗五十回合是势均力敌的,双方都无法快速拿下对方,战局是呈现僵持状态。那么,关羽不来支援,张飞还能支撑几个回合呢?我们看看之后张飞和吕布正八经的交手情况。

 其余交战,《三国志通俗演义》第十六回:

 张飞挺枪出马曰:“是我夺了你好马!你今待怎么?”布骂曰:“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飞曰:“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飞亦挺枪来迎。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

 虽然虎牢关以后吕布与张飞又有三次交手,但是只有这一次是双方状态差不多并且很正式的交手。吕布夜袭张飞那次,张飞醉了。水淹下邳那次,吕布太慌张。所以这次在沛县,张飞抢了吕布的马,吕布怒气冲冲的来找张飞要马时,双方都是有高昂的战意,状态也是差不多的。

 从这我们可以发现,张飞和吕布在虎牢关是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在沛县则是一百多回合依然不见胜负。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知道,在虎牢关即使关羽不去支援张飞,他也至少能在吕布手底下支撑到一百回合。

 最后那么,一百回合也只是不见胜负,多少回合张飞能支撑不住呢?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虎牢关时双方都没有场外干扰,都是巅峰期。张飞与吕布叮叮当当的打到了一百多回合,双方依然战意不退,这时候就要拼体力和战斗技巧了。虎牢关大战那年,张飞是二十多岁,而吕布已经接近不惑之年了。所以体力上张飞是略占优势的,再撑一百回合不是问题,一百回合后才会显出颓势。

 但是吕布年近中年,比张飞多活了那十多年不是白长的,再加上吕布本身武艺就高于张飞,战斗技巧肯定占优。所以张飞的体力能支撑的一百回合与吕布的优势的战斗技巧相抵,差不多六十回合张飞就会显露颓势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了。一旦显露颓势,败退是很快的,六十回合折个中基本上再来三十回合张飞就坚持不住了。

 所以综上所述,虎牢关前如果关羽不来支援估计张飞还能再打一百四十多回合。

 你是如何看待张飞战吕布的?

 

本文标签: 三国张飞
版权声明: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如果关羽刘备不上前,张飞能撑多久?》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92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