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乾隆给乔治三世写了一封信,内容到底有多奇葩?

乾隆给乔治三世写了一封信,内容到底有多奇葩?

时间:2022-05-24 15:48:14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清盛世始于康熙,兴于乾隆,然仅数十年,百年盛世便毁于一旦,作为盛世与危世转折点的关键人物,乾隆皇帝颇受后世争议,《明史·神宗本纪》亦云“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后人依葫芦画瓢,称满清之亡,亡于慈禧,实亡于乾隆。一个自称“十全武功”,寿命事业都破纪录的九五之尊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呢?

 乾隆王朝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转折点,是帝制走向没落的一个敏感时期,乾隆执政的六十年时间里,曾经发生过很多可能改变历史命运的大事件,其中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3年)的马嘎尔尼访华事件,此事件看似只是普通的外交事件,但却决定了清王朝的兴衰和未来100多年的命运。

 1792年,马嘎尔尼受英国王室委派,借为乾隆皇帝祝寿之机,与清王朝最高层谈判,想通过这次访问打开中国门户和市场,逆转或减轻贸易逆差对英国市场利益的损害,对于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发展模式的清王朝来说,打开门户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无异于天方夜谭,乾隆皇帝对英夷极度鄙视,这群来自西方的黄毛蓝眼睛让清朝官员颇感惊奇,虽然打心眼里鄙视这群不懂天朝礼仪规矩、举止丝毫不像人类的小国国民,但为了炫耀天朝国力,乾隆皇帝还是派官员前去迎接了马嘎尔尼一行

 马嘎尔尼本来兴冲冲的来到梦想中的中华帝国,想要见识见识马可波罗笔下所记叙的黄金遍地、宫殿堂皇、统治者博爱仁慈、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在当时的西方看来,强盛的中华帝国国家富庶、人民安乐、文明高度发达、没有教会的钳制、到处都是自由的空气。

 然而在向京城坐船行进途中,却令马嘎尔尼大失所望也疑惑不解,使节团总管约翰·巴罗看到,中国老百姓的贫困程度让人瞠目结舌,大多数百姓穿的破烂不堪,房舍十分肮脏,有的是泥墙,有的是芦苇、高粱杆搭盖的茅屋,在狭小的空间里,还喂养着牛、猪、鸡和其他家禽。

 乾隆皇帝为了招待英国人,曾下令各地进贡大量的鸡鸭鹅等生禽,然而在运送途中,由于碰撞挤压,大量的生禽死亡,英国人不屑于食用,便将大量的死禽扔入海中,每当此时,中国老百姓总是划船而至,兴高采烈的捡起这些死禽,回家腌好食用,英国人常把一些残羹剩饭送给当地老百姓,他们千恩万谢,连英国人喝剩下的茶叶,他们都要乞讨过来,接着冲泡食用。

 乾隆皇帝曾派大臣乔人杰、王文雄二人到英国轮船上索要礼单,马戛尔尼对二人印象很好,他在《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中写道:

 “两大人均英敏有才具,语言流畅,而又明于事理,宛而能达,以故舌人居间翻译,无误会阻隔之弊。”

 马嘎尔尼为乾隆皇帝带来了许多新奇的礼物,其中包括:

 天体运行仪、地球仪、赫歇耳望远镜、帕克透镜、蒸汽机、纺织机、吊灯、座钟、带有减震装置的马车、特种钢制作的刀具和生活用品、油画,他们还带了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连发手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君王”号舰艇的模型,他们甚至还带来了热气球。

 乾隆君臣如果对西方稍稍有些了解,看到这份礼单,不应该是欣喜或不屑,而是应该感到恐惧,当时的英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在科技方面甩了清王朝几条街,马嘎尔尼本想通过这些礼物吸引乾隆皇帝的注意力,从而达成互相贸易的目的,然而乾隆皇帝的表现却让他大失所望,乾隆皇帝真正关心的并非马嘎尔尼带来的礼物,而是他们的朝见礼仪问题,为强迫英国人双膝跪地递交国书,乾隆皇帝派和珅与英使进行交涉,双方多次争吵最终不欢而散,马嘎尔尼为了完成使命,终于答应单膝跪地,乾隆无奈答应,然而对马嘎尔尼提出的开放通商口岸、双方互通贸易却深恶痛绝,他严厉警告英国人不要痴心妄想,也不要妄想在中国传教,对于那堆破铜烂铁,乾隆一概以奇技淫巧否定。

 乾隆皇帝傲慢的称:“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但考虑到英吉利确实比较穷,所以特赏一百袋白面,回去救济一下。临走时,乾隆皇帝又亲修一封国书,让马嘎尔尼带给英王乔治三世,其中这样写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赉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批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恭顺之诚,深为嘉许........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天朝扶有四方,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珍奇异宝,并不贵重。

 大体意思就是:你们虽然在大海里飘着,但是你们很懂事,虽然不懂天朝礼仪,但是还比较恭敬,这点很好,你们提那些要求,以后就不要再提了,但是你们的礼物还是可以继续送,虽然一堆破铜烂铁,也没有什么贵重的好物件,但是不收显得朕不通情达理,所以我就勉勉强强收下了,我们天朝上国,啥也不缺,你们比较穷,以后有困难就来找天朝,我们这有的是大米白面,接济接济你们还是可以的,感恩的话你们就不用说了,记在心里就行了。

 乔治三世收到这封信后差点被气哭,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把我当儿子,这口气终究还是不能忍,虽然礼物没送出去,但是却看清了所谓乾隆盛世的真实面目。47年后,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南京条约》。主要内容为关税协定,赔款,割地,增设通商口岸等。

 清帝国就此落寞,百年苦难就此开始!86年后,乾隆皇帝尸骨被孙殿英士兵拖着辫子扔到淤泥里,头骨被大门碾碎,墓室所有珍宝、书画被洗劫一空.......

 

本文标签: 乾隆清朝
版权声明:

《乾隆给乔治三世写了一封信,内容到底有多奇葩?》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91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