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揭秘:蒙古族的八大禁忌分别是什么?

揭秘:蒙古族的八大禁忌分别是什么?

时间:2022-05-24 15:47:47

 禁忌是一个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蒙古族作为马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和游牧生活,是他们的显著特征。在长期的放牧和捕猎生活中,这个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禁忌。那么,蒙古族究竟有哪些禁忌呢?

 一般认为,蒙古族的禁忌主要有八个方面,包括火忌、水忌、病忌、死忌、忌蹬门槛、忌摸头、忌打狗和做客的禁忌等。

 那么,蒙古族为什么有这么大禁忌?他们有什么样的考虑呢?

 一、因崇拜而产生的禁忌:水忌和火忌。

 众所周知,蒙古人崇拜自然界的事物,认为它们都是神灵。尤其对日月星辰、天地水火,怀着深厚的感情和无比崇拜之情。蒙古族自古就有祭火的仪式,他们往往都会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的过程中,举行隆重的祭火仪式。

 凡是与火有关的现象,蒙古族人都奉若神明。因此,涉及火忌的内容也较多,如:忌讳在火炉上烤脚和鞋袜;不能把刀子直接插入火中;禁止将不洁的东西投入到火中;不能向灶火内弹烟灰或丢弃烟头;不能使敲打火炉子,因为那是火神居住的地方,不能惊扰他。

 同样,蒙古人崇拜水,认为水是自然界中最为圣洁的神灵。对于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来说,水是草原上一切生命的来源。因此,蒙古人禁止在河水中淋浴,禁止在河流中洗濯妇女的脏衣服,不允许将脏东西扔进河水中。他们还特别忌讳在河边大小便,认为这是对神灵的大不敬。

 长时间的游牧生活,蒙古人养还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同时特别在意水的清洁。

 二、因恐惧而产生的禁忌:病忌、死忌、忌打狗。

 蒙古人除了对大自然充满崇拜之情外,还对一些自然现象满怀敬畏。蒙古族生活在广袤的高原地区,寒冷缺氧,生存环境恶劣。为了躲避大自然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如伤病、死亡、财物损失等,族人们由此产生了一些禁忌。

 蒙古人生重病时,一般都会在蒙古包外竖起一根长矛,并在毛尖上缠上黑毡。或者在蒙古包的左侧挂上一根绳子,将绳子的另一头埋在蒙古包的东侧。这两个标志的目的,是明确地告诉族人,家里有重病患者,概不见客。

 虽然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和人之常情,但蒙古人还是对死亡有着莫名的恐惧。一旦家人死后,在场之人在新月出现之前,都不能进入首领的帐篷,否则会带给首领厄运。

 同时,蒙古人忌讳使用“死”字,如果长者去世,一般会说“过去了”。如果小孩儿夭折,就说“被遗弃了”。另外,死者不能抛头露面,需用哈达等白色衣物盖住脸部。不能让动物接近死者,不能将去世的亲人埋葬在路边等等。

 蒙古族人和动物的关系尤为密切,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和动物相处在一起。这些动物,有些能给他们带来财富,如马、牛、羊等。有些又给他们带来损失,如狼、豺等。蒙古人忌讳提到狼,一般都称狼为“野狗”或“那玩意儿”。

 但狗是蒙古人最忠实的伙伴,他们将狗视作朋友,不允许族人任意伤害它。即便到蒙古人家里做客,遇到狗对你狂吠或扑咬,也不能打它,必须耐心地等待主人为你驱赶。当然了,蒙古人是禁止杀狗的,更不允许吃狗肉,否则会被大家看做不洁之人。

 三、其它禁忌:忌登门槛、忌摸头、做客的禁忌。

 蒙古人虽然胸怀坦荡,豪迈奔放,热情好客,对登门拜访的人极为看重。但对于做客,蒙古人还是有一些禁忌的。如客人上门时,不能把衣襟扎进裤子里或掖在腰带里,也不能撸起袖子或提着马鞭进帐篷,否则会被视作对主人的蔑视。

 蒙古人一生都喝奶,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规矩,不能用筷子食用奶制品,向别人敬献奶茶时不能太满,也不能用左手盛奶等。

 同时,在进出蒙古包时,切忌踩踏门槛,只能一脚跨过去。这来源于古代进入大汗蒙古包的传统,如果有人不慎踩踏了汗王的门槛,会被立即处死。

 蒙古人的小孩儿还忌讳被人摸头。在他们眼里,手上会沾染很多不洁之物,用手摸小孩儿的头,会给孩子带来厄运,会造成孩子生病。

 当然,历史悠久的蒙古族,还有许多其他的禁忌,这些都是这个民族特有的符号和标记。在民族大融合和大团结的今天,了解其他民族的禁忌,学会彼此尊重和敬畏,才能更好地增进相互的了解,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本文标签: 清朝古代
版权声明:

《揭秘:蒙古族的八大禁忌分别是什么?》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90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