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后宫秘史 > 姐姐将貌美的亲妹妹献给皇上,姐姐成皇后,妹妹惨死

姐姐将貌美的亲妹妹献给皇上,姐姐成皇后,妹妹惨死

时间:2022-05-24 15:47:13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飞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各种制度还不是非常完善,各阶级的界限也不严格,于是在汉朝就有这样的现象,平民也可以有幸跃入上层阶级。比如卫青,曾经是养马的奴隶,最终成为诸侯,卫子夫原来只是公主府上的侍女,最终却成为了皇后。等到了后来的朝代,等级和礼法制度更为完善,上层社会的人更讲究门当户对的说法,普通的平民很少能够成为人上人。

 不仅如此,这些人的出身低贱,大多是母亲跟其他男人私通所生,例如卫青。但是卫青也不是很在意这个。后来有一个人对卫青说:"您是贵人之相,以后一定会封侯拜相的。"但是卫青自嘲说,我一个奴隶的儿子,能活着不被人打就已经很好了。所以说,在汉朝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人上人。

 男子可以通过为国家效忠立功,女子则能通过成为皇帝的妃子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似乎美貌女子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好的结局。比如这次说到的两个女子就是如此,她们虽然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但并没有好的结局。

 赵飞燕和赵合德汉成帝最喜欢的两个妃子。但是她们两个同样有污点,她们是其生母与舍人私通所生,在被发现后,二人被丢弃在荒野之中。奇迹的是二人三天之后还没有死,于是被人们认为绝非凡人,后来被重新抱回府中。看相的也说,这两个女婴不是平凡之辈,其中一个贵为皇后,一个也颇为得宠。

 再后来,二人被送给富平侯张放养着,教她们琴棋书画。赵飞燕擅长舞蹈,歌声甜美,这成了她卖笑生涯的基础也是她在之后得宠的优势。

 汉成帝与张放是很好的朋友,经常私下出游,张放为了讨好汉成帝,故意将赵飞燕带到他的身边,汉成帝一眼被赵飞燕迷住,之后带她进入皇宫。

 赵飞燕知道自古君王多情,所以她就设计让皇帝迷恋她。她一开始拒绝见皇帝,这样激起了皇帝的兴趣,因此皇帝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她编制得情网中,从此只宠幸她一人。不过君王终究是不可信,赵飞燕也知道这个道理,自己出身卑微,单凭美貌不能使自己得宠一辈子。

 于是她将自己的妹妹引荐给皇帝,妹妹进宫后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宠爱,而且赵合德似乎比姐姐更讨皇帝喜欢,她比飞燕更丰腴,并且据说赵合德沐浴后身上不见一颗水珠,足以看出她的皮肤有多光滑。也难怪汉成帝非常喜欢。

 有了妹妹帮助的飞燕,终于拴住了皇帝的心。汉成帝得到了这一对姐妹花,对其他的妃子也是不屑一顾,从此专宠赵氏姐妹。而两人的地位也逐渐的巩固,二人先是让班婕妤失宠,又用巫蛊之术让许皇后下位,赵飞燕趁机当上了皇后。不得不说,两姐妹的手段实在是高明,她们不需要互相猜忌,只需要一致对外就可以了,更别提皇帝对两姐妹还宠爱得很。

 为什么赵飞燕的恩宠不如赵合德?这要从两个人的性格说起,即使是亲姐妹,也还是不同的,皇帝总会选出一个自己更为喜欢的。

 首先,赵合德比赵飞燕更懂得如何取悦男人,每次沐浴后,赵合德总是半遮半掩,让汉成帝很是好奇,甚至买通侍女偷窥赵合德洗澡。这些让汉成帝对她的兴趣越来越高。其次,赵合德比她的姐姐更温柔,更让汉成帝喜欢,而赵飞燕性格刚硬,相比起来,皇帝更喜欢温柔的赵合德。

 汉成帝命人为赵合德修建了富丽宫殿,装饰十分奢侈豪华,其中有用蓝田玉做成的浴缸,用白玉,黄金,翠玉,明珠做成的合欢床。而此时的赵飞燕,独自守着皇后的宝座,为了固宠,她寻找生子良方,并找了一个体力好的男人生子,却被汉成帝发现,最终失宠。

 其实,这一对姐妹花本质相同,都是心如蛇蝎,只不过是结局不同。在她们得宠的二十年间,所有的孩子都莫名夭折,有孩子的女人下场都是死。所以,她们最终没有孩子,也是罪有应得。

 最终皇帝的下场是因为中风死了,在赵合德的床上,但是由于皇帝在前一刻还生活虎,所以皇帝的猝死引起了朝廷的震荡,他们一致认为是赵合德害死了皇帝并要求严惩赵合德,最后赵合德被指责为红颜祸水,结果赵合德反而惨死。不过这也怪不得赵飞燕,是赵合德恃宠而骄,咎由自取罢了。

 这件事在《汉书》载为“赵氏乱内”,让历代君王引以为戒,不要过于亲近女人。但看历史上的历任君王,有许多皇帝并没有吸取教训,因为美色误国的帝王,实在是不少在数。

 

本文标签: 赵飞燕汉朝
版权声明:

《姐姐将貌美的亲妹妹献给皇上,姐姐成皇后,妹妹惨死》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88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