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朱允炆比朱棣还要优秀吗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朱允炆比朱棣还要优秀吗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时间:2022-05-24 15:46:20

  对朱元璋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为何传位给朱允炆?难道永乐大帝朱棣,还没他卓越?

  公元1392年,明代第一任太子朱标逝世,此时的朱元璋欲哭无泪,看着儿子已经逐渐冰凉的尸体,往事逐渐涌上心头。

  公元1377年,也就是朱允炆出生的那一年,这时的朱标已经二十二岁了,朱元璋见他已能独当一面,便下令让太子监国,朝中一切事务交由太子办理,由此可见老朱对朱标的信任与关爱,不像某些皇帝,为了享受皇权,硬生生把自己儿子给熬没了,原本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打算早日将皇位传给朱标,自己好去享受天伦之乐,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谁能想到一场小小的风寒,竟能将如此卓越的接班人带走呢?

  公元1392年4月25日,朱标病逝,朱元璋得知此事后痛哭不已,上一次让他如此落泪的,还是自己的爱妻马皇后逝世,爱妻儿子的接连逝世,让他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可老朱来不及伤心,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己已经老了快不行了,得快点为大明选定下一位君主,处于极度悲伤中的朱元璋,看到孙子朱允炆,就好像看到儿子朱标当初得模样,本着爱屋及乌得道理,老朱将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

  皇太孙?这个称呼你们可能没有见过,因为这好向是朱元璋开创得先例,按古代得说法,立嫡以长不以贤,朱标是众位兄弟中的老大,这太子立得没毛病,可是朱允炆并非朱标的嫡长子,却混到个皇位继承人的位置,这摆明了是老朱有私心,那么老朱是处于何等私心,才会立无才无能的朱允炆当储君呢?

  太子朱标因病去世后,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反而让朱允炆继承皇位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皇位继承都是遵从,立嫡以长不以贤得说法,朱标是朱元璋得嫡长子,继承皇位没毛病,若是嫡长子不幸逝世,则由嫡长孙继位,可朱允炆并非嫡长孙,为何能继承皇位呢?

  原因很简单,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是个短命的人,他得人生只有短短得八年,连册封都没能等到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朱允炆就这样成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提起这里又有人好奇了,朱雄英死了不还是有朱允熥嘛?再怎么样也轮不到朱允炆吧,

  其实老朱是有私心的,因为朱允熥是太子妃常氏所生,而朱允炆是吕氏所生,常氏娘家有权有势,若朱允熥当了皇帝,将来可能会出现外戚专政得情况,这不适合老朱在下一任君王施仁政的理念,反观朱允炆,他得性格和父亲朱标很像,气质也适合仁君得形象,这让老朱对他更加偏爱,所以才会放心的把皇位交给他,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得是,朱棣居然会造反,倘若朱棣没有发动靖难之役,而是专心辅佐得话,朱允炆未必不会成为一代英主

  朱棣能力远超朱允炆,为何老朱不选他当继承人呢?首先我们来说说军事部署,当时元代的残余势力在北方活动,而朱棣的封底就在北京,如果老朱立朱棣为帝,那朱棣是不是要回南京当皇帝?,到时候北方由谁去镇守呢,所以让朱棣继续当一个镇守北方得藩王,是个不错的选择,第二点,如果朱棣继位了,就意味着老朱打破了嫡长子继承制度,那到时候就会出现N子夺嫡得情况,为了以后不出现夺位之争得情况,老朱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朱允炆。

  公元1399年,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刚刚继位的他毫无管理经验,不说他没法跟他爹比吧,就连那些叔父们他都比不上,无能二字体现在这位年亲皇帝身上,在位期间他宠信文官,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三人可以说是卧凤雏和大聪明的组合,因为他们都是书智障者,缺乏实践意识,一点领导才能都没有,每每分析问题都是纸上谈兵,朱允炆正是听信三人得谗言,开始大肆削藩,待到削藩得大刀挥到朱棣头上得时候,靖难之役发动了!

  1399年8月,难以忍受削藩政策得朱棣,打着清君侧得旗号起兵,史称:靖难之役,由于朱允炆的领导失败,朝廷被打得节节败退,越来越多得将领都选择了投降朱棣,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的军队打到了南京城下,守城将领更是开门迎降,至此朱允炆大势已去,随后消失在皇宫大火之中,当火灾扑灭后,只在灰烬中找到了几具烧焦得残骸,后朱棣登基,对建文遗臣展开惨无人道得大屠杀,其中更有剥皮、下油锅之人,而他们家中得女眷,则沦为“转营”,下场及其悲凉。

  至于朱允炆得下落,史书上没有给出真正得答案,谁也不了解那烧焦得残骸是不是他,有人说他乔装成和尚逃出了京城,可不管他结局怎样,朱棣的永乐大帝之名实至名归,虽说他的出身不怎么光彩,但他创造出的盛世举世无双!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下期咱们就来讲讲,朱棣背后的男人,“黑袍妖僧姚广孝”。

本文标签: 朱元璋朱棣
版权声明:

《朱允炆比朱棣还要优秀吗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85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