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猛将被擒宁死不降,皇帝把妃子送他立马投降了

猛将被擒宁死不降,皇帝把妃子送他立马投降了

时间:2022-05-23 16:37:04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洪承畴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文臣武将是国家必需的人才,帝王的统治离不开他们的维护,被皇帝重视的官员自然是真正有才能的,无论是谁当统治者,这样的大臣都会被重用的,可若是国家都换了呢,重臣们会如何抉择,他们是会誓死不从,还是会投降新主呢?

 历朝历代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人选择宁死不事二主,是为忠烈,让人敬佩,有人选择投降于新主,在新的国家施展抱负,今天要说的就是明朝的一位大将军,灭国之时他宁死不从,可最终却仅仅因为一个女人就选择了投降,他便是洪承畴。

 洪承畴出身平凡,因为家境贫困,小小年纪便辍学了,他也挺懂事,帮着母亲做豆腐和卖豆腐,一天之内很是劳累,工作到很晚,还需要早起。可他本人很是好学,即使没有上学机会,也要给自己创造机会,每当闲暇时间,他就会去学堂外面偷听老师讲课,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去向先生请教。

 如此好学上进的小孩自然会被先生们注意到,洪承畴本人也是天资聪慧,很讨先生们的喜欢,先生们认为这样的孩子日后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于是特许他能够坐在学堂内听课,这让洪承畴很是感激,更是用心学习,果不其然在二十三岁的时候他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为国效忠。

 他在刑部做官多年,任人唯贤,不会嫉妒人才,反而会将他们举荐给朝廷,后来又被升为参议,可此时已经是明朝末年了,他没有赶上先前的明朝盛世,如今身处乱世,民间各地暴动起义,崇祯二年,本来在朝中做官的他被派往镇压陕北地区的暴乱起义,洪承畴不止有政治才能,军事才能也是十分优秀,他成功镇压了此次起义。

 两年后他被任命为陕西总督,仍旧是负责农民起义的事项,他的办法便是“以剿坚抚,先后抚”,先是派精锐部队镇压农民起义军,给了起义军沉重打击,而后在十几次的交战中,屡次取胜,如此显耀战绩,朝廷自然是注意到了,统治者也更加重用他。

 这次竟然是让洪承畴去解决明朝面临的外部压力,虎视眈眈的满清势力,镇压农民起义和抗衡满清势力是大大不同的,首先兵力上就是天差地别。崇祯十一年,满清势力分为多股军队从多个路口入关,向山海关发起攻击,明朝军队只能是勉强抵抗着,直到三年后,洪承畴和一众将领商量只能破釜沉舟了,用全部的兵力放手一搏,此时他们军队的粮草供应也被清军截断,只能再等等。

 1642年11月,明军等到了支援的军队,洪承畴这才派军队出城迎战,但他没有想到会是结局惨败,无数的士兵和将领身亡,他只能带着部下出城投降。人才在哪里都是会被重用的,皇太极也听说过他有着一身的好功夫和好谋略,所以洪承畴成为了皇太极想要招降的主要人物之一。

 洪承畴本人还是极为忠心的,面对皇太极给出的利益,无论是荣华富贵还是权势,他都态度强硬,将皇太极派来说服他的人都赶走了,不肯接受投降,甚至用绝食的方式来拒绝。如此看来洪承畴不仅是人才,还是个忠心护国的好将领。

 可他最终败在了皇太极的美人计中,皇太极让自己的妃子去对他嘘寒问暖,给他的生活待遇也十分优厚,就这样温水煮青蛙,洪承畴不知不觉就软化了态度。皇太极为了招降此人,也是下了功夫,不仅是将自己的女人给了他,在一次两人参观太庙的时候,天气十分寒冷,皇太极还将自己的貂裘脱下来给了他穿上。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洪承畴终于是卸下了心防。

 后来他带着一众将领投降,这让许多的明朝遗民认为他是卖国贼,是叛徒,竟然只是因为一个女人就背弃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不过洪承畴并不在意这些,既然他已经决定投降,那么他便要誓死效忠清朝

 皇太极虽然亲自招降了此人,但并没有立马接受洪承畴,让他身负重要职位,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这才考虑任用他。洪承畴身为汉人官员,他在朝廷中提议学习汉人文化,采纳明朝制度,以此来减轻两族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洪承畴是一位好官员。

 洪承畴因为美色而投降,这样的原因实在是让人诟病,虽然他在两朝中都是重要的人才,可单就这件事来说,他的争议还是很大的。

 不过清朝皇帝个个都难过“美人关”,皇太极宠爱海兰珠顺治帝为了董鄂妃,命都可以不要,帝王也不要做了,痴情的皇帝比比皆是,上行下效,有“好色”的将领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文标签: 洪承畴明朝
版权声明:

《猛将被擒宁死不降,皇帝把妃子送他立马投降了》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726.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