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汉朝历史 > 在古代人们是如何穿衣的?有何讲究

在古代人们是如何穿衣的?有何讲究

时间:2022-05-23 16:29:48

  衣服是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这是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也许是受到古装剧的影响,也许是孩提时对古代衣饰情有独钟的人已经长大,汉服热的兴起让很追求时尚的人对古代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今天就来讲一讲,古人是如何穿衣服的?其实是不可以随便乱穿的,衣服颜色,衣上花纹都有具体规定。

  中国古代服装在世界上可以说是自成一派的服装体系,在商代时的衣服叫“衣裳”,这个看似与衣服没有太大区别的词语,在古代服饰上却有着极大的不同。那个时期的有钱人上身穿“交领衣”,下身着“裳”,这是“衣裳”的整体结构。

  在“衣裳”的基础上,腰间还有束带,腹前系“蔽膝”,又称之为“市”,所以,从衣、裳、带、市是商代贵州男装的基本组成。如果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上,会特别重视裳前的“市”,这个“市”贵族通常会用玉佩来装饰,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不凡身份。

  西周铜器《毛公鼎》、《询簋》铭文记载周王在册命典礼上颁赐的服装中,常有“朱市、葱黄”等物,这里面的市、黄就是“蔽膝”。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转变成为我们现在的衣饰、服饰。

  但在古代的衣着并不像现代如此的平等,里面可是有着很大的讲究,不同身份穿不同的衣服,僭越、逾制并不是一般人能够“惹”得起的,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我们从几个比较关键的历史时期来说下古代衣服的颜色与花纹。

  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把将过去上下不相连的衣裳连属在一起,称之为“深衣”,在衣服的制式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但衣服的颜色上在秦朝时和有了最初明显的规定。

  秦始皇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相信秦克周,应当是水克火,因为周朝是“火气胜金,色尚赤”,那么秦胜周就是水,颜色崇尚黑色。在秦朝以黑色为尊,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绿袍、深衣,平民则穿白袍,因此,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秦始皇几乎都是黑色的官方服饰打扮。

  秦朝的服饰颜色以黑为尊的传统,到了汉朝依旧保留此传统。但在其他方面又有了明确的“规定”。比如汉朝时期普通人不能戴冠,只能戴“帻”,冠前有“梁”,可根据梁数的多寡来区别戴冠者的身份,但梁数多不过三。

  而秦汉时期的花纹则以鱼纹还有花纹、凤纹为主,以龙凤纹为尊,但在龙纹的规制上并没有太为精细的要求。

  唐朝时期

  唐朝时期的服饰由于对外“开放”的原因,其制式也相对绚丽多彩,尤其丝织品的发达,让唐装显得格外的充满着朝气与大方。

  唐朝官服的颜色: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色。《新唐书· 车服志》记载文官官服花式,有鸾衔长绶、鹤衔灵芝、鹊衔瑞草、雁衔威仪、俊鹘衔花、地黄交枝等名目。

  清朝时期

  发展到清朝颜色与图案都已经有了“明文规定”,大概是受到两千年封建历史的积累与进步,清朝的服饰规定非常细致与繁琐,但如果熟知其规律,便可一眼看出其不同的身份地位。

  比如皇室中人以黄色为主要颜色,但黄色又有很多区别,比如,只有皇帝可以用明黄色,而太子可以用专属的杏黄色,其他普通皇子则用金黄色,而其他的官员在皇帝未允许的情况下是一律不可以穿黄色,否则就是僭越、逾制。

  而在其他花纹的基础上,龙纹则是有着极其详细的“讲究”,不细看没有太大的区别,但细节都在爪子上,只有皇帝才可以用“五爪”的龙,这是天子的象征,其他皇子或王爷级别的最多只能用“四爪”。

本文标签: 穿衣秦朝
版权声明:

《在古代人们是如何穿衣的?有何讲究》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67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