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三国中被张飞吓死的人是谁 历史存在这件事情吗

三国中被张飞吓死的人是谁 历史存在这件事情吗

时间:2022-05-23 16:28:48

  对张飞和夏侯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张飞吓死夏侯杰的那段,是真的吗?

  看《三国演义》,喝断当阳桥那一段,无疑是张飞的高光时刻。张飞三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挑战”,吓得荆州名将文聘、王牌武将张辽、单兵战力天花板许褚和独眼战神夏侯惇都不能向前,曹操身边的部将夏侯杰更是被吓死了。

  演义里,张飞一人退敌的依据?

  曹操的多疑无疑是原因之一。按说曹操手下几千最精锐的虎豹骑,来到了只有一人的当阳桥,只要随便派一员小将带些人过桥试探,一路不成多派几路,总能了解张飞在耍弄什么鬼主意。但曹操多疑的性格,让曹操没有这么做。

  张飞本人的大嗓门,似乎有鬼神之能。这种“声波武器”无疑是令人恐惧的。它能让河水倒流,能使桥梁当场立断,能对敌方士兵散发“恐惧光环”、吓得敌将肝胆剧烈、当场横死。

  张飞本人也是粗中有细,他也有谋略、胆大心细的一面。在来当阳桥之前,张飞所带过来的二十余骑被安排到后边拉扯树枝拖地、制造灰尘,正是针对曹军的疑兵之计让曹操怀疑后面有埋伏。

  还有一条是四六不靠的。说张飞和夏侯惇的侄女婿,所以夏侯惇碍于家里的情面,所以在战场上放了张飞一马。

  从读者角度看这是为了凸显主角形象,刻意给配角“降智”

  《三国演义》里许多地理知识不着调,经常是没走几个时辰,就已经“送你离开,千里之外”,直接出现在几百上千里之外地方;它那“一声号炮,伏兵杀出”的那种对于军事活动的幻想;两军接战主要靠武将一对一单挑、手下兵士全当气氛组的尴尬;它是为了某些实在不合理的剧情强行增加神神鬼鬼的帮助。

  以火烧赤壁那场戏为例,孔明借东风,明明可以说是通过总结经验而预测到有东风来,非得靠上神秘侧,来个开坛做法、请来了东风。好好一个美周郎周瑜,就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才智人品,硬是被说成一个小气鬼,最后还给气死了。

  同样地,为了凸显张飞在当阳桥上的英勇智慧,曹操、文聘、张辽、许褚和夏侯惇等智勇双全、经验丰富的将帅,刹那间不聪明了,愣是除了在“高喊张飞666”之外,忘记了还有侦察这么一回事。更是出现了十分魔幻的“张飞喝断当阳桥”,这么可怕的能力,只有“机械降神”可以解释了。

  从史书的角度去看,张飞在长坂坡之战的表现如何?

  据陈寿的《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在刘表死后,曹操入主荆州,刘备往长江以南跑。曹操军队跟着追了一天一夜,跟着刘备到了当阳的长坂坡。刘备听到曹操突然来了,让张飞带着二十个骑兵去阻拦曹操。自己就不管还在队伍里的老婆孩子了,直接逃跑了。张飞把当阳桥给拆了,让曹军过不了河,然后瞪着眼睛横握住长矛说:“我就是张翼德,你们可以过来一决生死!”

  《三国志》的作者是三国时蜀汉的官吏,蜀汉灭亡后在曹魏、晋国做官。在西晋灭吴后,自己整理制作的自汉末至晋初的历史。《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所以关于长坂坡的这段记载比较真实些,也就是在张飞是毁了桥、断了曹军短时间过来的可能后,在河的另一边挑衅曹军。虽然少了几分孤勇,却更显张飞作为一个将军的能力和魄力。他在曹操军队压境的时候,只带着二十名骑兵迎敌而上,果断毁桥,出色地完成了阻敌的任务。在事后也不需要演义里那样还要出来一个“多智近妖”的诸葛亮,来揶揄他断桥的行为“实际上说明伏兵不多的实情”。

  《三国演义》在许多地方无疑有错误,但是它以普通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于明清的茶馆酒楼里,也完成了许多史书所承担却没有完成的任务。

  同时,他在底层劳苦大众的传播中,无意间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让最远只去过县城的老百姓,对于中国各地的事情有了大致了解,可以算得上是发民智了。至于其他的作用,努尔哈赤把《三国演义》当成兵书,算不算呢?

  即使到了现在,它被翻拍成电视剧,做成游戏,成为了年轻人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吃饺子、馒头还是蛋挞、面包,看三国、水浒等等,这都体现了文化本身的活力。历史总是要参与到人的生活中,才有活力,不是吗?

  后记

  在老百姓眼里,张飞是个“仗义每多屠狗辈”的普通屠户,所以喝醉酒鞭打士卒的行为甚至可以显得张翼德更真实、不虚伪。而在书生的眼里,张飞就是个寒门子弟,也就是没有官身的地主阶级,他寻得明主、叱咤一生的事例自是激人振奋的,所以张飞必然是个可以作美人画的文武全才。

  从这个角度看,《三国演义》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部能够调和众口的古代小说,而张飞就是其中一个受人追捧的大IP。所以大家无怪乎要降低队友、对手的智商来凸显他的能力了。

本文标签: 张飞夏侯杰
版权声明:

《三国中被张飞吓死的人是谁 历史存在这件事情吗》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64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