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潼关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马超赢了吗

潼关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马超赢了吗

时间:2022-05-23 16:22:50

  潼关之战,是曹操和关中西凉的联军之间的战斗。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马超的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是在潼关之战的时候。在这场战役中,马超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不过在这场战役中,马超也遇到了强的对手,那就是号称“虎痴”的许褚。马超和许褚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单挑,那么他们的胜负究竟如何?

  一、看似平手的单挑。

  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和许褚的单挑被作者演绎得十分精彩。作者用浓墨重彩把两人的性格、作战风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马超和曹操阵前相见的时候,注意到曹操身边的许褚。他素知许褚勇猛,有了和他一决高下的心思。

  许褚也因为对马超的重视,决心和马超单挑。于是在双方的互相挑战下,一场大战拉开了帷幕。在战前,曹操为了激励许褚,说出了“马超不减吕布之勇”的话。许褚因此勇气倍增,不顾一切地进入战场,和马超决一死战。

  在与马超作战的过程中,双方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双方大战了一百余回合,不分胜负。此时双方的马匹已经累得支持不住,因此两人回去换马,重新投入战斗。第二个阶段,双方又战了一百余回合,还是不分胜负。于是许褚回到阵中,脱掉盔甲,赤膊提刀,再来与马超交手。

  到了第三个阶段,双方又交手了三十余回合。许褚用刀砍马超时,被马超躲过。马超则用枪直刺许褚的心窝。许褚弃刀将枪挟住,双方在马上夺枪。结果许褚的力大,把枪杆拗断。两人各拿半节枪杆在马车上厮打。此时曹操怕许褚有失,派人助战,被马超军阻止。双方发生混战,才结束了这场战斗。

  这场战斗的结果,许褚在混战中臂中两箭,受伤而回。马超和他的部下在混战中打败曹军,取得了胜利。不过仅仅从马超和许褚的战斗来看,双方交战二百多回合不分胜负。以此判断,双方应该是平手告终。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二、马超是实际的胜利者。

  其实,如果从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看,马超应该是占据了上风的。我们先来看看双方武艺的特点,两人都各有所长。许褚本人膂力出众,曾经和以膂力出名的典韦交手,丝毫不落下风。在面对天下第一强将吕布的时候,许褚也曾和他交手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马超的特长与许褚不同,他在力量上不能与许褚相比,但是他在机动灵活上则远超许褚。马超生长在西凉,以骑兵作战见长。他选择的武器是枪,招式变化多端,再加上眼明手快,可以拨打雕翎。而许褚选择的武器是大刀,凭借着自己的势力加持,和敌人硬打硬拼。

  于是在双方的决斗中,看似平手的战斗中,双方胜负的天平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马超凭借的是自己的招式和灵活与许褚的蛮力对抗,看似不占优势,实际上却占了很大的便宜。在第一个阶段的战斗中,许褚气势最盛,马超与他进行周旋,也不落下风。随着双方马匹的疲乏,许褚的气力也受到了损耗。

  到第二个阶段时,久攻不下的许褚就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他的力气终究是有限的,如果与马超这样周旋下去,最终会让自己走向失败。于是他便回去,脱去了盔甲,要和马超决一死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这个阶段,同样是交手一百余回合,双方的马匹却没有疲乏。这说明这个阶段的战斗强度要比第一个阶段差了很多。

  在第三个阶段中,双方仅仅经过了三十回合,就从厮杀变成了厮打。这是因为许褚在和马超的交手中,寻找机会和马超争抢枪杆造成的。当时的许褚丢弃了自己的大刀,却挟住马超的枪杆,这个动作让人看来有点匪夷所思。

  许褚的武器是大刀而不是长枪,他就算是夺走了马超的长枪也不会使用得当,更难以打败马超。可是许褚就是主动丢弃了自己的武器,来和马超争夺他的长枪。这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许褚已经失去了战胜马超的信心,故意采取这种手段来寻求结束战斗。

  随着战斗进入第三个阶段,许褚已经进入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地步。他脱去全身的盔甲,依然不是马超的对手。于是许褚决定在他的力气还没有耗尽之前,凭着自己的蛮力来与马超最后一搏。如果他夺去了马超的武器,这场决斗自然就结束了,那么他就可以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

  因此许褚便用计挟住了马超的枪杆,并用蛮力拗断了它。这样双方就算是谁也不愿意认输,实际上已经无法继续战斗下去了。即便如此,身上没有盔甲的许褚也还是落入了下风。齐装贯甲的马超,防御力要远高于许褚。为了解救许褚,才发生了曹操派兵混战的一幕。

  因此,虽然我们看马超和许褚的交战似乎打成了平手,但是马超取得了实际上的胜利。这个结果在后续的战斗中,也能够显现出来。按理说许褚受的伤并不重,可是从此之后,许褚再也没有上战场,与马超交手。相反倒是马超十分活跃,围着曹营挑衅,让曹操说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的话来。

  结语:

  在潼关之战中,马超与许褚进行了一场血战。在这场战斗中,双方经过三个阶段,共计二百多回合的战斗,基本上打成平手。后来双方兵马上前助战,造成的混战才打断了双方的决斗。许褚在混战中臂中两箭,从此再也没有再出战马超。

  这场战斗虽然看似平手,实际上是马超占了上风。这是因为马超发挥自己的武艺特长,克制住了许褚的力大刀沉得特长。最终许褚只得与马超拼死一搏,去抢夺他的武器。即便如此,曹操也看出了许褚处境危险,派人接应。如果双方的决斗再继续下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许褚必败无疑。

本文标签: 马超三国
版权声明:

《潼关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马超赢了吗》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45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