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昏君让爱妃供大臣欣赏,后来还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昏君让爱妃供大臣欣赏,后来还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时间:2022-05-21 10:27:31

 

 皇帝在古代处于社会的最高阶层,他们肩负着整个国家的任务,同时也享受着他人无法享受的生活,而后宫便是君主们专有的一个地方。

 一位皇帝可以拥有三千位佳丽,后宫之中各色美女佳人齐聚,但是往往只有一位能够获得帝王的宠爱,今天要说的这位便是齐后主高玮的左皇后——冯小怜

 冯小怜本是北齐后主皇后身边的一位侍女,在皇后失宠之后,便决定将这位侍女进献给皇上,后来这个侍女便被封为了妃子。虽说小怜是侍女出身,但她聪明伶俐、精通音律,尤其是弹得一手好琵琶,因而深受君主的宠爱。仅过了一段时间,她便已经与齐后主同席同坐了。

 为了这位妃子,齐后主还做了不少的傻事。在一次打猎之中,晋州告急,齐后主为了冯小怜不顾晋州安危,只为了继续陪她打猎。之后齐后主又为了这位妃子造了一座桥,只为了能够让她观战又不受伤害。

 可以说这些宠爱是有些妃子一辈子都享受不到的,后来冯小怜也被齐后主封为了左皇后。只不过这样受宠的日子并没有一直到最后,北齐灭亡之后,高纬被杀,而冯小怜也被送给了北周的代王。

 代王也很宠爱她,就连她中伤了当时代王妃李氏也没有过多的责怪。可惜的是代王死后,冯小怜被送给了代王妃的哥哥李询,其母知道此女伤过自己的女儿,便命她自杀。

 这个女人也算是一代名妃,她有姿色,也有才能,能够被两位男士宠爱也说明了她有一定的手段。可惜的是她生在了那样的一个时代,没有地位,即便是有姿色,被男人宠爱,最后也难逃厄运。

 冯小怜为了生存,在北齐皇后将她送给齐后主时,也只能选择接受。虽说高纬为她做了些荒唐事,但这也是因为高纬本身就是昏君。他对冯小怜其实没有多少情感,因此才会对她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其中有一个便是“玉体横陈”。

 高纬宠爱冯小怜,可是这样的宠爱却存在着很大的水分。身为帝王,对妃子有些无理的要求可以理解,却没想到有一次齐后主竟然让冯小怜褪去衣服赤身躺在桌子上,唤来众臣与他一起欣赏冯小怜。

 兴致来了,齐后主便让冯小怜摆出一些魅力姿态,还命大臣们看一次就要缴纳一千两黄金。除此之外,他还让大臣们一起吟诗作对。而大臣们面对这样的情景时,胆大的不得已就偷瞄了几眼。

 而胆小的遮遮掩掩,不敢看冯小玲。而有的大臣为了拒绝配合,非但没有交钱,还直接走出了殿堂。结果高纬一怒之下,就让侍卫将他们给拖出去砍了。而其他的大臣见了,不得不交上一千两黄金,然后就匆匆离去了。

 就这样,高纬从大臣那里骗取了大量黄金,由此发了一笔横财,可见高纬的荒唐。结果这件事被唐代诗人李商隐写成了诗,在他的《北齐二首》中的写到“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后来经过演变就成了成语“玉体横陈”,并且流传至今。

 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齐后主高纬真真是个昏庸之人,他不仅不理朝政,还亲自祸乱朝纲,带着群臣一起游戏他人。虽说冯小怜是侍女出身,可她如今已经是皇帝的妃子,如何能够见外官,更不要说是皇帝命令她褪去衣服于人前了。

 恐怕冯小怜自己也很是无奈,为了能够活下去,她只能按照皇帝的话做。虽然皇帝为了她放弃了一座城池,也为了她建了一座桥,可是君王本无心,齐后主即便表现得再宠爱她,最终也不过是一时之欢,在齐后主的心目中,冯小怜只不过是取悦自己的物品罢了。

 众所周知,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是低下的,即便是身份高贵之人都有可能成为帝王的玩物,更何况一个冯小怜。在古代女子当中,此女的能力应当排在前列,但是她的身份低下。

 可悲她生在了那样一个年代,本可以安静的做个侍女,可惜她的命运无法自主,生存必须依靠男人。冯小怜的一生就像她的名字一般,惹得男人怜惜,最终只能让人觉得她的一生过于可怜。

 

本文标签: 冯小怜南北朝
版权声明:

《昏君让爱妃供大臣欣赏,后来还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34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