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西施以一己之力亡国,死后万人争相祭拜

西施以一己之力亡国,死后万人争相祭拜

时间:2022-05-21 10:26:36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西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英雄和美女自古以来就很受欢迎,影视剧中也多以此类爱情故事展开剧情。翻遍历史古籍,记载最多的是英雄传说和美女故事,这也说明人们还是很喜欢看这类故事的。我们总是用“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来形容女人的美丽。这两个成语形容的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美人。“沉鱼”这个词便是来源于西施的故事,有传言说西施过去常在河边洗衣服,当附近游玩的鱼看到她的美丽时,它们都盯着她看,忘了游泳,然后沉到了水底。

 在四位著名的美女中,西施是一个有着特殊神秘色彩的人,相比其她三位,他并没有在历史中有过详细记载。她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小村庄,由于她的家在村子的西边,人们又叫她西施。而东边的就叫东施了,这就是另一个典故了。西施的家境并不是很好,只是一般农户家庭,父亲以砍柴为生,母亲以洗衣服为生,她小时候和母亲一起洗衣服,后来人们用浣纱来指她。

 西施长得很漂亮,名动当地,据说她生病的时候,“病美人“的模样更是我见犹怜,非常美丽,让许多女子都会模仿她的样子。如此可见她的美貌名不虚传,这也难怪后来的她会让吴国君王沉迷于美色中,误了国家,使得国家走向了灭亡。

 西施虽然以美色覆灭了一个国家,相对于吴国人民来说,她是红颜祸水,但从历史意义上看,她并不是红颜祸水,历史上的红颜祸水说的是妲己褒姒等女子。西施当时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承担着越王和百姓的期望,她在越国百姓心中,是一位伟大的奇女子。

 那一年,越王勾践在战争中失败,在大臣的鼓励下,他鼓起了勇气。带着他的臣民和家人在吴国当了三年的奴隶。过了三年的屈辱日子,丝毫没有尊严,终于麻痹了吴王,将他放回了自己的国家。勾践终于回来了,他没有忘记他在吴国遭受的耻辱,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最终目的,于是开始暗中发展实力,只等有一天灭掉吴国。

 三年来,他一直和吴王在一起,他不仅容忍了时时刻刻的侮辱,而且还观察到夫差有一个缺点,喜爱美色,为了不让夫差盯着他,于是勾践派人在国内寻找最美丽的女人,打算来一个美人计,一方面让夫差沉溺美色,另一方面给他时间和空间去发展势力。

 他派出心腹范蠡,让范蠡去找绝色美人。他亲自去往每一个地方,只为寻找美丽的女人。在见到西施的容貌后,他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美丽的女子。他把西施带回了宫中,仅仅只是这样就送给夫差的话,还不够,西施在宫中被训练了三年,精通才艺和舞蹈。

 勾践见过西施之后,很是满意,将她送到了吴国。果不其然,吴王很喜欢西施,很是宠幸她,为了让西施高兴,专门为她修建宫殿,送了无数的珍宝,甚至为了她耽误国事,日渐沉溺于美色中。这给了勾践发展的机会,后来一举灭掉了吴国,越国举国齐欢,但没有人在意西施的去向,史书中也没有她的记载。

 但后人对她的去向有着种种猜测,有人认为是范蠡带走了她,两人一同隐居山林,因为当时范蠡离开朝廷的时候,确实带走了一位夫人,不过这位夫人并不是她。还有人猜测西施在吴国的日子中爱上了夫差,所以吴国灭亡的时候,她也跟着吴王一同亡了。

 说她神秘,她的故乡到现在都没有确定的说法,曾经有人认为她是诸暨人,后来深入研究,又认为她是萧山人,当地人佩服她为国献身的行为,为她建造了“西施殿”,还衍生出了许多的西子祠,现在都成为了景点,供人游览。当时西施洗衣服的小溪也在附近,是为浣溪沙,传说西施离开故乡的那天,路经小溪,很是不舍,在此留宿一晚,她还在小溪中沐浴,所以这个地方又叫做“浴美施”。

 如今她的故乡依然是风景秀丽,十分美丽,引得许多游客去观赏,据说山上还有一种红粉石,只要摸一摸,手上就会沾上红粉。后世的人是很敬佩西施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游客去看她。

 虽然不知道她当年的去向,但大家还是希望她能够过自己的美好生活,这样一个有着绝色容貌的女子,肯为了国家奉献自己,实属是当代奇女子,历史上也不多有。

 

本文标签: 西施越国
版权声明:

《西施以一己之力亡国,死后万人争相祭拜》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326.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