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后宫秘史 > 孝和睿皇后明明有两个亲儿子,却把别人的儿子推上皇位

孝和睿皇后明明有两个亲儿子,却把别人的儿子推上皇位

时间:2022-05-21 10:24:54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孝和睿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孝和睿皇后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在她之前的是嘉庆皇帝的结发妻子,也是嘉庆的第一任皇后,即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给了当时仅仅是普通皇子的乾隆皇帝的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为妻。

 实际上,让永琰迎娶出身并不高贵的喜塔腊氏,为的只是“掩人耳目”。

 就在永琰大婚一年前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经通过秘密建储的方式,将永琰立为自己的接班人。为了保守秘密,同时确保帝位的平稳过度,乾隆皇帝不仅对于永琰的母亲魏佳氏没有在皇贵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封为皇后,并且还让永琰迎娶家族地位非常平庸、没有多少地位背景的喜塔腊氏为妻,这也是对永琰的一种保护。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皇帝亲自宣读传位诏书,立永琰为皇太子,并且在第二年禅位给永琰,自己则做了太上皇。永琰登基为嘉庆皇帝后,也随即册封自己的结发妻子喜塔腊氏为皇后。

 然而喜塔腊氏只做了一年的皇后,就于嘉庆二年(1797年)去世了。由于此时的大权还掌握在乾隆皇帝手中,嘉庆仅仅算是个当时的“三皇帝”,在他之前的是乾隆和和珅,再加上乾隆皇帝并不欣赏这位喜塔腊氏皇后,尽管嘉庆皇帝与她感情深厚,但也只能草草安葬,避免引得乾隆皇帝的不满。

 就在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去世4年之后的嘉庆六年(1801年),当时已经是皇贵妃的钮祜禄氏为正式册封为皇后,也就是孝和睿皇后,而他也就此成为了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的养子,正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亲生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旻宁

 旻宁是嘉庆皇帝的第二子,同时也是嘉庆与他的结发妻子喜塔腊氏所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儿子,因此旻宁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嘉庆皇帝的嫡长子。

 而在喜塔腊皇后去世后,旻宁在嘉庆四年(1799年)通过秘密建储制度,被嘉庆皇帝立为自己的接班人。

 在这之后,嘉庆又将旻宁交由已经成为皇后的钮祜禄氏抚养,并且同钮祜禄氏的两个亲生儿子绵恺与子绵忻共同成长。由于钮祜禄氏皇后对于旻宁非常的关心,视如己出,使得旻宁不仅与钮祜禄氏关系非常的好,同时对于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非常的照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和谐。

 嘉庆皇帝去世后,在拥立嘉庆皇帝登基的过程中,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皇帝骤然崩逝,由于并没有像雍正和乾隆那样,在临终前就已经宣读了传位诏书,这也使得嘉庆的皇位传承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然而,身为后宫之主、母仪天下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却没有为了一己私利拥立自己的两个儿子登基,而是传懿旨令旻宁继位。

 她之所以会如此也有着以下的原因:

 首先,旻宁作为嘉庆皇帝的嫡长子,具有先天的继位合法性优势,并且是经过嘉庆皇帝秘密建储,身份已经是确定的。

 其次,就是旻宁自幼就受到了乾隆以及嘉庆皇帝的宠爱,特别是乾隆皇帝,对于旻宁的事情非常上心,尤其是旻宁的大婚,乾隆皇帝亲自主持操办,并且要所有宗室王公前来参加,足可见其重视程度。

 再次,旻宁与钮祜禄氏皇后感情深厚,而旻宁也为人孝顺。

 于是乎,一方面是“秘密建储”的制度使然,以及当时的舆论支持,另一方面是孝和睿皇后的公正与强烈的责任心,进而共同促成了旻宁继承大统,成为道光皇帝,并且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子。

 而登基后的道光皇帝旻宁,继续与孝和睿皇后保持了和谐的关系,同时对于她的两个亲生儿子,也就是旻宁同父异母的弟弟也予以了很好的照顾,可以说,从嘉庆到道光,政权过渡是非常的平稳,但是却无法扭转清朝衰落的趋势,也正是在道光年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国门就此被西方列强打开了。

 

本文标签: 孝和睿皇后清朝
版权声明:

《孝和睿皇后明明有两个亲儿子,却把别人的儿子推上皇位》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295.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