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游侠郭解在汉朝是什么样的存在?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他?

游侠郭解在汉朝是什么样的存在?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他?

时间:2022-05-21 10:24:27

 游侠郭解汉朝是什么样的存在?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他?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了一篇《游侠列传》,记载着汉代时代著名的侠士。根据《游侠列传》的记载,西汉最有名的侠士应该是郭解了。像郭解这样的人,说客气点就叫做游侠,其实用现在的话讲就叫黑帮大佬。

 关于郭解的那些事

 郭解是河内轵(今济源东南)人,长得矮小,其貌不扬。他小时候就已经很残忍狠毒,心中不快时就亲手杀人。他曾经藏匿亡命之徒、犯法抢劫,甚至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不过郭解为人很讲义气,这点和现在的黑帮大佬。郭解也经常不求报答地帮助别人,并因此得到一些人的尊敬,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争相效仿。

 据说有人结仇,常常去找郭解去调解。郭解始终能保持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尽量做出结仇双方无所怨恨。实际上结仇的双方并非没有怨恨,只是双方都尊敬郭解,看在郭解的面子上,双方和解了。

 古代侠客

 有一次,郭解的侄子和别人斗酒时被对方所杀,后凶手逃跑了。郭解的姐姐故意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以此逼迫郭解帮助查找凶手。后来凶手主动回来找郭解,把事情经过告诉郭解,原来是郭解的侄子强迫对方喝酒,才会引起对方的动手。郭解说:“我姐姐的孩子无理在先,你本来就应该杀他。”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并好好埋葬姐姐的儿子。郭解这种行为得到很多人的称扬。

 汉武帝动了杀机

 元朔二年(前127年),朝廷迁移部分富户到茂陵居住,郭解也在其中,但郭解不愿意迁移。当时负责此事的官吏很害怕,畏慎郭解的势力,但朝廷的命令不能不遵从。

 古代侠客

 当时的大将军卫将军就找上汉武帝,说:“郭解家中贫困,不符合标准(郭解家贫不中徙)”汉武帝不高兴了,说:“一个百姓竟能使大将军替他说话,这就可见他家不穷(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

 正好当时有个叫杨季主被郭解杀死,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但告状之人又被杀了。汉武帝听到这件事后大怒,就下令捕捉郭解。

 抓到郭解后,当时任御史大夫公孙弘就劝汉武帝:“郭解以游侠玩弄权诈之术,因小事而杀人,虽然他自己不知道,但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汉武帝就下令诛杀了郭解及郭解家族所有的人。

 为什么汉武帝要杀郭解呢?

 郭解为人虽凶狠,但名气很大,得到很多人的尊敬,这样的人为什么会让汉武帝动了杀心呢?

 古代侠客

 1.郭解在市井中名气很大,且有很多人拥护他,其实这种只是表象而已,古代百姓社会地位低下,对于有权位的人总是很害怕。市井中人与其说是尊敬郭解,还不如说是畏惧郭解。

 2.侠以武犯禁。郭解确实做过很多犯法的事情。郭解努力赚取名声,在黑帮中名气太大,党羽较多,这些人违背道德破坏法纪,造成社会的动乱。

 3.替代官府处理刑事案件。市井中的人,如果去告官,往往费时费力,还没办法解决问题,找郭解调解,反而能够处理得很好。郭解以个人身份去越权处理官府的事情,这种行为在任何时代都是不符合理法的。

 4.郭解屡次挑战朝廷的权威。郭解为了报复别人,常常当街杀人犯法,这种在众目睽睽之下杀人的行为,无异于正面挑战朝廷,朝廷岂能容忍这种行为?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时就是宫门下被杀的,难怪汉武帝会生那么的气?

 5.郭解收留一些为非作歹的门客,培养自己的势力。郭解的门客都是些违犯法纪之人,郭解收留并包庇这些人,而这些人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动乱。

 有一次,郭解门客称赞郭解,有个儒生听了就很不满,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这种事虽然不是郭解所为,但门客却是郭解收留的,郭解也是纵容门客做这样的事情。

 6.汉武帝打击豪强。西汉初建,文景二帝无为而治,导致豪强林立。这些豪强占据了社会的大多数财富,无视法纪,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严重侵犯了朝廷的利益。大将军卫青曾经为郭解迁徒的事情向汉武帝求情,这件事给汉武帝极大的震撼,想不到小小游侠竟能影响到朝廷。汉武帝意识到豪强的危害,有意打击豪强。像郭解这种屡屡犯忌的人,自然首当其冲。

 古代侠客

 也正是这些原因,公孙弘才会迎合汉武帝,建议汉武帝杀死郭解。郭解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得意,但汉武帝是明君,决不允许这种威胁汉朝统治的人存在,所以必然会杀郭解。

 

本文标签: 汉朝郭解
版权声明:

《游侠郭解在汉朝是什么样的存在?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他?》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289.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