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李世民身上的官职到底有多少?权力只低于李渊?

李世民身上的官职到底有多少?权力只低于李渊?

时间:2022-05-21 10:22:35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起古代名将,想必很多读者都会想到唐朝时期的将领,这个时代确实是名将辈出,不少人都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比如家喻户晓的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李靖苏定方薛仁贵郭子仪等。不过若是要论战绩和威望,这些人却都不及李世民。在李世民还是秦王之时,他便率领唐军铁骑攻灭一个又一个军阀,堪称唐初第一名将。

 正因如此,秦王李世民的官职也越来越高,甚至高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到最后,李世民已经无官可封,唐高祖李渊为其专门设立一职位,以此表彰李世民立下的不世功勋。事实上,李世民日后能够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便是靠着这些官职暗中掌控了整个朝堂,最终才得以继位为帝。那么问题来了,李世民身上的官职到底有多少,又有多高呢?

 纵观李世民的一生,他在做皇帝之前,有着一长串官职,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甚至远胜过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李世民的头衔主要有秦王、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雍州牧、凉州总管、上柱国、十二卫大将军、天策上将等。其中秦王不是官职乃是爵位,唐初秦王为诸王之首;上柱国乃是勋位,唐代勋级分十二等,上柱国为最顶级。下面我们重点讲下李世民担任的重要官职。

 首先,唐代最高官职乃是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师”,但基本为名誉加官和追赠。在“三师”均空缺的情况下,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乃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官职。李世民一人身兼太尉及司徒,太尉是名义上的军事最高指挥官,而司徒又主管百姓教化,可见其地位之尊。另一方面,李世民不仅在名义上拥有最高军事权,还实质统辖着属于自己的地方部队——担任陕东道大行台以后,黄河以东的中原地区全部交由李世民一人治理。在此期间,李世民凭借这一职位的便利,成功将如此庞大的一块区域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职能上来看,除去带有名誉性质的“三公”以外,李世民还兼任过尚书令和中书令。众所周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由中书省起草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李世民所担任的尚书令和中书令分别是尚书省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唐朝设置三省的目的,本就是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李世民却占据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将决策权和执行权全部捏在手中。从这一点来说,他也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之首、文官之首。值得一提的是,在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尚书令一职废除,终唐一朝不再设立,由副手尚书仆射作为尚书省的一把手。

 不难发现,无论是爵位、勋位还是职官系统,李世民都做到了第一人。在整个大唐王朝,他的地位仅次于高祖李渊和太子李建成——皇帝为君,皇太子为储君,对臣下而言都是君主。不过这样的地位顺序很快就被李渊亲自改变。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在虎牢关击溃王世充窦建德,为唐朝稳定奠定坚实基础。由于李世民的官职已经到达人臣巅峰,故李渊为其特设“天策上将”一职,地位高于亲王。

 随后,高祖李渊又下诏,准许李世民建立天策府,掌管全国军事要务,并有权力自行招揽人才、设置官吏。著名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和一批顶级武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李世民征召入府。此时的天策府,俨然就是个独立的“小朝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世民已经可与太子比肩,而且已有功高震主之嫌,李渊以及李建成均对李世民生出猜忌之心。“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反观李世民,拥有唐朝的半壁江山后自然不甘坐以待毙,最终采取行动除掉太子,从一个“臣子”转变成了真正的皇帝继承人。“玄武门之变”的二十五天后,李世民获得太子身份,不再需要臣子的职位,因此正式废除天策上将一职,有唐一代未再置。

 

本文标签: 李世民唐朝
版权声明:

《李世民身上的官职到底有多少?权力只低于李渊?》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26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