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姜维北伐都失败了 最后为何还有很多人喜欢他

姜维北伐都失败了 最后为何还有很多人喜欢他

时间:2022-05-21 10:16:37

  大家好,这里是66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姜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姜维九伐中原无功,恢复蜀汉失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本是魏国人,自从投降蜀汉之后,受到诸葛亮欣赏,跟随诸葛亮北伐,屡建战功。

  诸葛亮死后,姜维又继承诸葛亮遗志,坚持北伐,一生九伐中原,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三路军队伐蜀,面对钟会十万军队,姜维将其紧紧地绊在剑阁,没想到,邓艾偷渡阴平小路,穿越七百里无人区,逼近成都,后主刘禅立即投降。

  当刘禅投降时,姜维还不了解,直到刘禅让姜维等人也投降的命令达到军中,姜维这才了解,一生九伐中原,前功尽弃,蜀汉灭亡了。

  姜维和手下的将士们得知刘禅投降,纷纷拔刀砍石头,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愤怒。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姜维很不甘心,他被迫投降钟会之后,企图利用钟会与邓艾的矛盾,杀死邓艾,再除掉钟会,然后,趁机恢复蜀汉,为此,姜维暗中给刘禅写信,让刘禅忍耐数日,很快他就可以恢复蜀汉了。

  姜维随即煽动钟会在成都反叛魏国,假借郭太后有遗诏,讨伐司马昭,钟会收捕了邓艾,眼看大功即将告成之时,钟会的谋反计划失败了,钟会被魏军杀死,姜维亲手杀了五六个魏军士兵,最后也被杀了,时年五十九岁。

  至此,姜维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作为魏国的降将,姜维投降蜀汉之后,九伐中原失败,蜀汉也灭亡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喜欢他呢?姜维算得上一个英雄吗?

  不以成败论英雄,姜维绝对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人们之所以喜欢姜维,主要有几点。

  其一,姜维文武双全。

  姜维是三国时期,难得的文武全才,他不仅有将才,也有帅才,颇有谋略,而且,武艺高强,可以说是全才,在整个汉末三国时期,文武双全的并不多,姜维就是很出色的一位。

  在演义中,姜维刚出道,大战老年赵云,丝毫不落下风,赵云在诸葛亮面前,一直夸赞姜维好枪法,说没想到此处竟有此等人物,对姜维非常欣赏,可见姜维的武艺非常之高。

  更精彩的是,姜维在魏国大将郭淮追杀他时,接住郭淮射来的箭,反手一箭将郭淮射死,箭法堪称绝妙,这个难度太大了,但是,姜维行云流水,箭法太漂亮了。

  其二,姜维忠于蜀汉。

  姜维作为魏国的降将,他投降蜀汉之后,一直对蜀汉忠心耿耿,从未动摇过。

  姜维投降之后,他的母亲给他写信,让他回去,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孙盛杂记》记载: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作为诸葛亮的继承者,姜维九伐中原,比诸葛亮五次北伐更加艰难,虽然举步维艰,但是,姜维一直没有放弃,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实现诸葛亮的遗志,一统中原,恢复汉室。

  如果姜维投降魏国,绝对也会拜将封侯,享尽荣华富贵,但是,姜维没有这么做。一直维持弱小的蜀汉,北伐强大的魏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其三,和后主刘禅的投降形成鲜明的对比。

  魏国三路军队伐蜀,姜维率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没想到,刘禅居然在后方投降了,以姜维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投降的,但是,刘禅命令他投降了。

  即使投降了,姜维也在想办法,寻找机会恢复蜀汉,而且,为此一直在努力,比起“此间乐,不思蜀”的刘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华阳国志》记载: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

  姜维恢复蜀汉虽然失败身死,但是他成了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就像项羽一样,虽然项羽失败了,但是,项羽是英雄,姜维也是如此。

  这大概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姜维的原因。

本文标签: 姜维北伐
版权声明:

《姜维北伐都失败了 最后为何还有很多人喜欢他》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317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