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朱元璋杀开国功臣的方法有多奇葩?令人胆战心惊

朱元璋杀开国功臣的方法有多奇葩?令人胆战心惊

时间:2022-05-19 15:56:19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今天我们聊的这个人物很厉害的,被朱元璋称为大明第一个功臣,可是死的方法很奇特。估计你也不会知道的。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有人说,如果明初最大的谋臣是李善长刘基的话,那么首要武将就当推徐达。在朱元璋战胜群雄,推翻元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徐达“廓江汉,清楚淮,电扫西浙,席卷中原,声威所振,直连塞外,期间降王缚将,不可胜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徐达出身贫寒,22岁时投奔朱元璋,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他这一生战功显赫,为人宽厚却始终谨小慎微。

 徐达刚做镇府没多长时间,起义军中发生了一起非常事件:孙德崖因其部队缺粮,来到和州请朱元漳资助他,朱元璋顾及大局,不计前嫌收留了他的部队。郭子兴则因过去与孙德崖有矛盾,亲白从滁州赶来和州,把朱元璋训斥了顿。孙德崖听说后很担心, 想悄悄地溜走。朱元璋挽留不住,只好为其送行。朱元璋与部分孙德崖属下官兵走在前面,走出城外三十里左右时,城中有人来向他报告,说郭子兴和仍在城里没走的孙德崖部队打了起来,郭子兴捉住了孙德崖,并把他扣押在城里。朱元璋听到后,大吃惊,想劝说郭子兴放走孙德崖。孙德崖部下误以为这是朱元璋策划的阴谋,便扣押了他并扬言要杀他以为孙德崖报仇。徐达在城里听说朱元璋被孙部下扣留,生死未卜,就毅然请求替代朱元璋作为人质,来平息这件事。后经多方调解,孙、朱都被对方释放,才算平定了这场危机。然而,在这次事变中,徐达的舍身相救,使朱元璋深受感动,因而他们的关系比原来更近了。

 通过这件事情可见徐达真的有超过常人的胆识,毕竟那时起义军的实际领袖是郭子兴而不是朱元璋,可徐达仍旧愿意以自己的命来换朱元璋的命,其心意足够打动人了,

 徐达在攻取张士诚老巢平江城池的那天。他严格约束部下,立下军令:”惊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率军入城,纪律严明,老百姓丝毫未损,因此深得民心。

 尽管朱元障厚待他,但徐达非常耿直,谦虚谨慎, 位居显位而不骄不躁。 他常年征战在外, 成守边疆,在京城里竟连一 处像样的的住所都没有,这又促使朱元璋格外地亲近和喜爱他。为此,朱元璋曾打算赏给他原吴王府宅。然而,徐达毅然不肯接受。朱元璋灌醉了徐达,把他拍入邸中安寝。次日酒醒,徐达惶悉万分,连称死罪。由此可看出徐达做人谨小慎微不敢稍有逾越,他对名利的淡薄是他深得朱元璋喜爱的重要原因。

 当明朝已经建制时,昔日功臣未免恃功跋扈,朱元璋对此十分厌恶。徐达开国功臣第一,当然最遭猜忌,徐达追随朱元璋数十年,早已摸清朱元璋的心思。他力求免祸,处处小心谨慎。洪武十七年,星相学家声称:“太阴数犯上将”,应在徐达功高震主,由此,朱元璋明显地疏远了他。

 一年徐达在燕京居住,背上生了个大疖子,名叫背痕,俗称“搭背”。俗话说:“病怕无名,疮怕有名。”徐达得的正是有名的疖子,可以说无药可救。朱元璋很挂记他,便下诏让徐达到京师养治。洪武十八年,徐达回到南京。在医生的精心调治下,徐达的病情有所好转。

 朱元璋听说徐达的病情好转,心里也很高兴,他亲自来到徐达住的地方探望他。见皇帝来了,徐达欲起身跪拜,朱元璋连忙制止,并在徐达床边坐了下来,和徐达闲谈起来。朱元璋猛然发现徐达身边有一本兵书,心里非常不高兴,脸色立即阴沉下来,-会儿便起身告辞了。朱元璋回到宫中,便有些心神不宁,怀疑起徐达来,他决心要除掉这个可疑之人,以免后患。于是派人给徐达送去盘蒸鹅,其用意十分明显,因生背疽之人最忌吃蒸鹅,会引发死症,徐达吃了蒸熟,病情果然加重,没多久就死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几乎杀尽了所有的开国功臣,但在正史中徐达却是的重病而死,甚至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可野史中徐达似乎也没有逃离其和他功臣相似的不幸命运,被“赐蒸鹅”后死去。

 徐达之死各方争论不休,而真相究竟是什么,我断断是给不出一个确切的结论的。但在其他功臣惨遭灭门的时候,他的儿子却深受朱元璋任用,三个女儿皆成王妃。所以不管徐达是不是善终,朱元璋对徐达总归是有很深的情谊在的。而他一生对明朝的贡献也足以使他名留青史了。

 

本文标签: 朱元璋明朝
版权声明:

《朱元璋杀开国功臣的方法有多奇葩?令人胆战心惊》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99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