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李姬并不受宠,生下的儿子都是野心勃勃的莽夫

李姬并不受宠,生下的儿子都是野心勃勃的莽夫

时间:2022-05-19 15:55:13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汉武帝的时代,虽然久远,但因为他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依然让人津津乐道。尤其是汉武帝的后宫,从来就是说不尽的话题。他在位时间长,妃嫔又多,还留下了很多经典故事。比如“金屋藏娇”的陈皇后,比如“霸天下”的卫子夫,比如绝代佳人的李夫人,还比如杀母立子的主角钩弋夫人

 看起来,这些女人都是汉武帝刘彻曾经的心头所爱,牵连的大事也很多,然而,为汉武帝所生皇子最多的,却不是这些宠妃们。她是一个并不得宠的女子李姬,史书上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她个人的记载,只是因为她生下了两个皇子,才让《史记》中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

 姬子二人为燕王、广陵王。其母无宠,以忧死。

 可能很多人都会奇怪,难道生了两个皇子,就是汉武帝后宫的生子冠军了吗?这个要归咎于汉武帝本人。刘彻并不像其他高寿的皇帝,虽然精力充沛,但子嗣并不昌盛。终其一生,也就六个皇子。其中,卫子夫生下了戾太子刘据王夫人生下了齐怀王刘闳,李夫人生下了昌邑哀王刘髆,钩弋夫人则生下了汉昭帝刘弗陵

 因此,李姬虽然仅仅生下了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却是汉武帝后宫中当之无愧的生育机器。然而,这两个儿子,却都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而且野心极大,命运出奇相似,都是为了争夺皇位而死。

 先说燕王刘旦,本来是个安分守己的藩王,也非常有能力。汉武帝看重他的骁勇,专门让他去西汉北境的燕地,防止匈奴的入侵。刘旦做得也不错,招揽了大批的游侠,让燕国成为了汉王朝的中重要屏障。

 然而,巫蛊之乱后,太子刘据受人诬陷,兵败被杀,再加上此前皇二子刘闳很早就去世了,刘旦瞬间感觉机会来了。他是皇三子,此时却是老大,自认为太子之位非他莫属。可是,长久的等待,却没有等来意料之中的诏书。这时候,刘旦做了一件蠢事。

 在汉武帝重病的时候,他派人飞马赶回京师,向自己的父亲提出,要带兵回京,宿卫都城,防止不测。这个请求,让汉武帝大怒,要知道,生死在百姓之中还是忌讳,更不用说高高在上的皇帝,刘旦这样的做法就是提醒父亲死期不远,赶紧做出决定。因此汉武帝感慨,儿子还是不能放在边境之地,缺少应有的教化。刘旦此举,白白被剥夺了三个县邑,还失去了刘彻的信任,也失去了继位的可能。

 野心一旦滋生,就难以斩除。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位之后,刘旦更加加快了造反的步伐。他不仅勾结藩王,还与朝中辅政大臣上官结盟。他们甚至已经决定,推翻汉昭帝刘弗陵,立燕王刘旦为帝。最后此事被霍光和刘弗陵发现,没有费力就扑灭了未遂的叛乱,刘旦在绝望之中,自缢身亡。

 刘旦的死,并没有警醒他的同母弟弟刘胥。这位广陵王更是一个荒唐的王爷,他从小不爱读书,纯粹是个武夫的形象。史书记载他的最大爱好,就是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也许他能在疆场上有所作为,可惜汉武帝并不喜欢这个力能扛鼎的儿子,并没有选择他作为继承人。

 刘胥虽然头脑简单,野心却比自己的哥哥还大。他一向就想成为皇帝,但方式却完全不同。刘旦是跃跃欲试,到处联络准备造反,刘胥没那么大的胆子,他的手段是诅咒,只要谁当上皇帝,他就诅咒谁。他的思路是将所有可能的继承者都咒死了,皇位轮也该轮到他了。

 当时,他信任一个叫做李女须的女巫。汉昭帝在位时,不断诅咒汉昭帝;昌邑王刘贺在位时,不断诅咒刘贺;汉宣帝在位时,又诅咒自己的侄子刘病已。也是巧合,汉昭帝年纪轻轻就驾崩了,刘贺在位二十七天就被霍光所废,因此刘胥总认为自己的方法可行。

 可是,这种事情总有败露的一天。汉宣帝知情后,派使者前去问罪。刘胥见到形势不妙,处死了相关的二十多个人,最后在一阵狂欢之后,流泪自尽。还是汉宣帝仁慈,并没有株连他的儿子们。

 李姬虽然不得宠,但好歹生下了两个皇子,可惜他们野心太大,不但没有夺得天下,反而将自己的性命送了出去,太不值当了。

 

本文标签: 李姬汉朝
版权声明:

《李姬并不受宠,生下的儿子都是野心勃勃的莽夫》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98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