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后宫秘史 > 她是大清最惨的皇后,死后被草草埋葬

她是大清最惨的皇后,死后被草草埋葬

时间:2022-05-19 15:51:50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按清制,皇后去世要举行国丧,皇帝辍朝五日,王公大臣官员、公主命妇齐集哭临等等。但我们发现,清代有一位皇后死后丧礼被降格为皇贵妃之礼,而实际操办过程中甚至连皇贵妃的规格也没有达到,而且她死后还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这位皇后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那拉皇后。

 那拉氏,满洲正黄旗,是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雍正年间,她被选中秀女被雍正帝指婚给弘历作侧福晋,深得宠爱。弘历即位后不久,便封那拉氏为娴妃,乾隆十年,又晋封为贵妃。

 乾隆帝的嫡皇后是富察氏,了解清代历史的人都知道,乾隆和富察氏的感情极深,而且将她生育的两个皇子先后立为太子。然而富察氏的命不好,享受不了这么大的福气,两个儿子先她而亡,自己也在乾隆十三年三月郁郁而终。当时的乾隆帝只有三十八岁。

 为了不让中宫虚悬,皇太后亲自为乾隆选定娴贵妃那拉氏为继后,还为此专门下了一道懿旨。乾隆帝向来孝顺,不敢违抗懿旨,于当年七月先将娴贵妃升为皇贵妃,代行皇后之职。等富察皇后二十七个月的丧期过后,即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那拉氏正式登上了皇后的宝座,这一年她三十三岁。

 尽管那拉氏不能和富察氏相比,但从此后的十五年中可以看出,乾隆对她也是十分宠爱,五年内,那拉氏还连续为乾隆生育了二男一女。此外,那拉氏的贤惠也是有目共睹,颇有母仪天下之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拉氏正当受宠之时,却从巅峰一下子跌入低谷。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乾隆帝奉母第四次南巡。在途中,乾隆帝还为那拉氏庆祝了四十八岁生日,闰二月中旬,圣驾抵达杭州。

 十八日早晨,在西湖著名景点“蕉石鸣琴”进早膳时,乾隆还赏给了那拉皇后许多食物,可是当天颁赏晚膳时,皇后就再也没有露面了。清宫档案记载,十八日这天,乾隆帝派额驸福隆安由水路护送皇后回京了。

 至于那拉皇后为何突然失宠?正史野史中有不少记载,最具影响的说法是说乾隆在杭州到处渔色,有损天子威仪,那拉皇后出面劝阻无果,以断发表示抗议。此举引起乾隆震怒,最终被遣送回京。参照乾隆帝的习性,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那拉皇后回到京城后,前后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尽管乾隆没有废除她的皇后名分,但各种供应显然大不如前。乾隆回京后,又将她的册、宝收回,留在那拉皇后身边的只有两名宫女。如果从这个待遇来说,实际上那拉皇后已经降至答应这个级别了。

 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不久,乾隆帝晋封令妃为皇贵妃,虽然没有明说让她主持后宫,但在皇后失宠的情况下,明显是有取而代之或架空皇后之意。母仪天下的皇后受了这样的打击后,终日以泪洗面,不久便卧病在床。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那拉皇后离开人世,终年四十九岁。

 皇后病逝后,乾隆帝更是显示出了他的无情和冷漠。他当时正在热河,得知皇后死讯后毫无悲伤之意,也不回京主持丧事,而是让那拉皇后之子永璂回京料理丧事。乾隆还谕令,其丧葬规格只能按照皇贵妃之制办理,实际情况却更糟,那拉氏的丧礼极为简单,和普通妃子没有区别。

 乾隆虽然始终没有废除那拉氏的皇后之位,想来也是怕给天下臣民留下把柄。既然那拉氏皇后名分仍在,那她的神位就该升祔太庙和奉先殿,就该享受应有的祭祀。而让人意外的是,那拉氏这些待遇一概没有,连答应、常在都不如。

 最能体现乾隆无情还不是这些,按制,皇后死于皇帝之前应该要葬入皇帝地宫。即便是皇后生前不受宠,那么至少也要为她单独建皇后陵。可是乾隆的做法让人十分不解,他居然将那拉皇后葬入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内。古往今来,皇后为皇贵妃陪葬的例子想来只有那拉氏了。一日夫妻百日恩,乾隆绝情到如此地步,大大有损明君的形象。

 

本文标签: 乾隆清朝
版权声明:

《她是大清最惨的皇后,死后被草草埋葬》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93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