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吴应熊真的被阉了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吴应熊真的被阉了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时间:2022-05-19 15:42:33

  还不了解:吴三桂和建宁公主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应熊真的被建宁公主阉割了吗?

  吴应熊拍着棺材抗议:能不能让人好好死?《鹿鼎记》又不是《鹿鼎史》!

  吴应熊出生就自带光环,人家有一个牛叉的老爸吴三桂,所以他以平西王嫡子身份留居北京,并迎娶了时年才12岁的建宁公主为妻。

  建宁公主年龄不大,但辈分够高,她是皇太极的幼女,顺治帝的妹妹,康熙帝的姑姑,皇太极驾崩时她还不到2岁。

  建宁公主的母亲奇垒氏是蒙古察哈尔部人,其父“谔勒济涂固英塞桑”当年追随林丹汗,跟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掰手腕,结果败了。于是皇太极开足马力,使收割蒙古贵族女子,包括海兰珠孝庄、奇垒氏等,都是在这种状况下,充当了满蒙和亲的工具。

  相对于皇太极五大蒙古嫡福晋的尊贵而言,奇垒氏名不见经传,如果不是沾了女婿的光,史书上都懒得记下她这一笔。

  爱新觉罗家族入驻紫禁城后,为了表彰吴三桂,册封吴应熊为子爵。建宁公主在多如牛毛的皇家格格里虽然算不上有多娇宠,但对吴家来说,以汉人的身份攀附第一家族,那绝不是一般的荣宠。

  吴应熊在北京快快乐乐地生活了二十多年,这期间建宁公主给他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严正声明:两口子甜蜜蜜,绝没有韦小宝第三者插足的事,更不存在建宁公主给老公做绝育手术的事!

  按这个节奏,再熬几年,等老吴翘辫子了,吴应熊就可以带着建宁公主和他们的儿子们回到云南,快快乐乐地当平西王二代。

  惋惜吴应熊没等到那一天,吴三桂学西汉窦婴:王得之于我,捐之于我,咱拿它当鱼饵,钓一顶金灿灿的皇冠!于是他联合耿精忠尚可喜,发动了著名的“三藩之乱”。

  估计吴应熊暗暗大骂老吴是二百五:你的鱼饵哪是平西王冠,分明是我们一家人的命呐!这时候吴应熊才发现,二十几年的幸福时光竟然如此脆弱,自己原来一直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肉票!

  可怜的建宁公主瞬间成了罪犯家属,更让她撕心裂肺的是,丈夫吴应熊和13岁的儿子吴世霖被绞杀,其余的儿女们和她一起被幽禁。

  吴三桂显然自信过了头,他对长子长孙的死有点懵:康熙小儿你不按理出牌啊,你应该好好对待他们,以此来温暖我的心呐。康熙就是康熙,他敢逼反吴三桂,就敢跟吴三桂撕破脸,一点也不顾及可怜的姑姑。

  事实上,就在吴应熊父子被杀的当年,建宁公主的外公察哈尔奇垒氏也跟着“凑热闹”,在大草原上扯起了反旗,那时候建宁公主的姥姥已经九十多岁,尚在人世。

  看着亲人们纷纷反目,估计姥姥、奇垒氏和建宁公主三代女人的心被揉得稀碎。

  在丧夫失子的打击下,建宁公主病倒了,一度曾经生命垂危。康熙皇帝也拿出了孝心,表示“朕每念及、未尝不为恻然”,他还亲自登门看望,令相关部门体贴照顾:

  “闻病势危笃、即命该部院衙门、将服饰执事等项、星夜制办。”

  从字面意思就很清楚地看出,所谓星夜置办服侍其实就是给建宁公主准备后事了!好在建宁公主命硬,居然从鬼门关走一遭又还阳了。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然而这句话对建宁公主似乎不适用,第二年三藩之乱平定,她却又迎来新一轮打击:她与吴应熊的另外两个儿子,全部被缢杀!至此,吴三桂全族男丁被杀得一个都不剩。

  那一年建宁公主39岁,八年间,她曾经的幸福灰飞烟灭。

  八年的苦水缸浸泡,建宁公主居然挺了过来,她在凄苦凄惨的公主府,又熬过了23年,62岁那年孤零零地踏上了“寻亲之路”。

  原来不是建宁公主阉割吴应熊,而是自己的幸福被大侄子康熙阉割了!历史上多位亡国之君的子孙发出悲怆的呼号,“愿来世勿生帝王家”,建宁公主恐怕最有体会。

  建宁公主走了,可她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一百多年后,人们依然在传言:建宁公主的魂灵还生活在公主府!

  历经百年,公主府的主人换了好几茬,轮到大学士裘日修手上时,这座豪宅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鬼宅”,大学士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

  “......阅年既久,又窈窕闳深,故不免时有变怪,然不为人害也。厅事西小屋两楹,曰‘好春轩’,为文达燕见宾客地。北壁一门,又横通小屋两楹。僮仆夜宿其中,睡后多为魅舁出。”

  仆人睡到半夜,莫名其妙被“鬼魅”抬出了房间,而且这种事多次发生,似乎童仆占了他们不该占有的空间。

  红学家周汝昌也曾经说,建宁公主府曾经是曹雪芹的故居,据当地的老人说:“在这里住的人常常会在夜里听到丝竹之声,其中还夹杂有年轻女人幽怨的吟诗声……”

本文标签: 吴三桂清朝
版权声明:

《吴应熊真的被阉了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855.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