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历史上朱元璋与刘伯温二人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历史上朱元璋与刘伯温二人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时间:2022-05-19 15:40:14

  明太祖朱元璋,别名朱重八,明朝开国皇帝。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朱元璋被称为封建王朝得国最正的开国帝王,相比起其他开国帝王,在建立国家时都多多少少有那么点不光彩的事。而朱元璋靠自己,吃了很多苦,从一个因为吃不上饭而被迫做和尚的穷小子能成为大明开国皇帝,这是相当了不起的。

  据说,有朝臣建议,在修族谱的时候,朱元璋把南宋大儒朱熹修为自己的祖先被朱元璋拒绝。因为朱元璋就是让天下人知道,自己就是穷苦人出身,不是什么名官显宦的后代。

  而这个从小吃不饱饭的开国皇帝,在做了皇帝后,在吃饭上却犯了愁,为啥呢?他想喝一碗当年饿到后,别人施舍的一碗野菜汤。

  这件事还得从朱元璋做游方和尚时说起。

  那时候的朱元璋还是和尚朱重八,在家乡的皇觉寺出家后也吃不饱饭,就被老和尚赶出皇觉寺做了个游方和尚。

  游方和尚靠“化缘”度日,运气好做点法事,还能挣几个钱,但那时是元朝末年,人人生活贫苦,哪有人做法事。

  这天,朱元璋已经三天没吃饭,又加上淋了一场雨,又饿又冷病倒在一座破庙里。

  这时,一个小乞丐端着一玩讨来的剩饭剩汤与挖来得野菜炖在一起,野菜加剩菜剩饭的混沌味飘荡在破庙里,又饿又冷的朱元璋晕晕乎乎坐起来,吓了小乞丐一跳。

  小乞丐一见朱元璋就知道是饿了,但自己也几天没吃饭,如果分出一些,自己又要继续饿肚子了。

  但见朱元璋可怜兮兮,眼看就要冻饿而死,心地善良的小乞丐盛出一碗野菜汤,喂给了晕晕乎乎中的朱元璋。一碗热汤下肚,朱元璋立刻有了精神。连忙感谢小乞丐并问给他喝的是什么汤,为什么这么好喝。

  小乞丐说:“这在我们丐帮里这野菜汤有个名讳,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近20年过去了,小和尚成为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想报答当年的一饭之恩,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小乞丐,不但如此,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朱元璋皇帝,开始想起了那碗味道鲜美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御厨想方设法,用尽了一生的技术,放上了各种调味品和原材料,但就是做不出一碗让朱元璋皇帝的野菜汤。

  朱元璋身为皇帝,竟然吃不上一碗趁口的野菜汤,竟然茶饭不思,几天吃不下饭去。

  刘伯温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大功臣,以足智多谋著称,见到皇帝竟然为了一碗野菜汤茶饭不思,有些不理解,于是刘伯温借着办公事得机会与朱元璋聊天,问出了当年野菜汤的来历。

  朱元璋也不忌讳,把自己当年落魄的小乞丐一碗野菜汤救起的往事说了一遍,刘伯温听后说:“皇上不要着急,臣会做”

  朱元璋知道刘伯温本事大,但他还真不知道,刘伯温竟然还善于烹饪。既然刘伯温敢打包票的事,肯定没问题。但刘伯温提了一个要求:

  “要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汤,得先停食三天”

  朱元璋想,反正也吃不下饭,能吃上美味,饿三天又何妨,满口答应。

  朱元璋忍耐了三天,刘伯温真的亲自端上了一碗野菜汤,朱元璋一看这样子说:

  “嗯,有那么点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意思”

  朱元璋端起碗喝了一大口,“噗地吐了出来”

  “大胆刘伯温,让朕喝臭汤”

  刘伯温不紧不慢地说:“皇上不要着急,这确实就是您当年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黄豆是珍珠,野菜是翡翠,豆腐是白玉”

  朱元璋感觉受了戏弄:“这不对,当年喝的不是这个味”

  “举臣所知,乞丐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是剩菜剩饭加野菜乱炖,甚至有时候是馊菜馊饭,皇上当年在几天不吃饭,又冷又饿得情况下喝了一碗热汤当然倍感美味,只是当年食不果腹,现在每天山珍海味,写剩菜剩饭做的汤,当然不爱喝了”

  朱元璋穷苦出身,知道民生疾苦,一生都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他知道刘伯温在说些什么,刘伯温是说让他忆苦思甜不要忘了创业的艰辛。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一大碗“珍珠翡翠白玉汤”一饮而尽说:“这才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佳肴”

本文标签: 朱元璋明朝
版权声明:

《历史上朱元璋与刘伯温二人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77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