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历史上衮代是什么出身?她最后的结局有多惨?

历史上衮代是什么出身?她最后的结局有多惨?

时间:2022-05-19 15:38:32

  中国有句古话叫:“最是无情帝王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66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在古代男人就是女人的天,女人只有惟命是从的份儿,嫁得好,比如成为皇帝的女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享福不说,连亲人都跟着借光。但也不排除家境好的女子甘心下嫁于不如自己的男人。而今天我们要讲的一位女子就是如此,她爱上一个穷小子,倾尽家财帮他打下江山,转眼就将她抛弃了。

  我们把历史回放到明朝永乐年间,建州女真萨济部落逐渐兴起,到了成化年间当时原住于萨济城的富察家族先祖也加入到南迁的行列,分别由酋长纳苏莫尔根和檀都兄弟二人率领,发展到明万历初年时,酋长檀都的曾孙莽色督珠乎成了气候,变为一方领主。

  莽色督珠乎一共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就是莽色督珠乎的女儿富察·衮代。可以看出,衮代的家世背景非常不简单,在女真里面是一支非常庞大而又有势力的部落,衮代不说是草原上的珍珠,也是莽色督珠乎的宝贝。

  衮代最开始嫁给的是爱新觉罗家族中的戚准,从法律关系上来讲,这时的衮代是努尔哈赤的堂嫂。衮代与戚准生了一个儿子,不久之后,在1585年戚准病死,剩下的孤儿寡母,看似无所依,但衮代家境好,不愁没人要,这时候一个穷小子站出来娶了衮代。

  这个穷小子就是努尔哈赤,在现代来讲娶自己的堂嫂难免被人诟病,但在女真部落中则是常事。并且由于衮代有着强大的娘家后盾,努尔哈赤一点都没因为衮代嫁过人、生过孩子而怠慢她,直接娶过来就做了大福晋,也就是正室。

  为了帮助努尔哈赤打天下,衮代动用了所有的娘家关系和钱财,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与信任。建立后金之后,努尔哈赤更是把后宫之中的大事小情全权交与衮代处理。可以说在衮代嫁与努尔哈赤后,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她都是以大福晋的身份与地位参与管理。

  期间衮代不但为努尔哈赤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且她还有一定的军事与政治头脑,在努尔哈赤开疆拓土的时候,衮代一直陪在他的身边,直到帮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她成为努尔哈赤坚强的后盾,并且为努尔哈赤免除后顾之忧。

  可以说衮代在后金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这也是她成为第一任大妃的主要原因。毕竟衮代要家世有家世、要能力有能力,她能承担如此重任无可厚非。

  在衮代陪伴努尔哈赤的前三十多年里,衮代的功劳不可小觑,但奈何不了岁月的蹉跎,再加上努尔哈赤称王,两人的感情便越来越淡薄。最主要的是年老色衰,称王后的努尔哈赤身边的美女无数,四十多岁的时候还娶12岁的女子为妻,这样的豆蔻年龄,是徐娘半老的衮代怎样也比不了的。

  但衮代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眷顾,不但受努尔哈赤的冷落,更由于政治利益的关系与努尔哈赤发生直接的冲突。在1620年,努尔哈赤以以“盗藏金帛”之名为衮代罗织罪状,并将她休弃“迫令大归”。

  《清史稿》记载:天命五年(1620年),妃得罪,死。除此之外并没有做出过多的解释。由此可以说明,努尔哈赤早就看年老色衰的衮代不顺眼了,但一直没有办法处置,最后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给处死了。

  衮代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努尔哈赤,并且倾尽家财帮他打下江山,但再患难的夫妻也抵不过豆蔻年华的年轻女子,被努尔哈赤冷落又处死,后世称衮代为“继室大福晋”或“继妃”,直到清室建立后也没有给衮代应有的名分,不得不对衮代的一生感到悲哀。

  古代的女子基本都是没有太多的自由的,更无法彰显自我的个性,像衮代这样敢爱的女子,并倾尽一生陪伴努尔哈赤,但到了年老色衰的年纪却落得如此惨淡的下场,只能让后人为之唏嘘不已。

本文标签: 衮代清朝
版权声明:

《历史上衮代是什么出身?她最后的结局有多惨?》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71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