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上古历史 > 上古先民为什么如此崇拜“龟”?它象征了哪些哪些美好的寓意?

上古先民为什么如此崇拜“龟”?它象征了哪些哪些美好的寓意?

时间:2022-05-19 15:36:01

  上古时期的民众对乌龟具有特殊的崇拜,下面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龟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的有甲类爬行动物,龟神话在前文的论证中已叙说过其长寿的属性,在流传过程中,龟神话还延伸出龟财富、龟力大的神话,汉族在世界上无疑拥有最丰富的乌龟神话。在古代,乌龟代表长寿,与凤、、麟合称四灵,是美好的象征。由于龟、蛇的这些象征意义,使得龟、蛇神话意象所构成的复生神话凝结出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观念。

  一、上古复生神话意象的体现者

  1、龟复生意象

  鳖灵究竟是怎么样的人物,对此研究巴蜀史的学者们看法并不统一,大致归为三类:一类是将鳌灵看作一个历史人物,如《蜀王本纪》那样,称其为开明氏,为蜀国的第一代君王,也就是认为他是开明氏统治蜀地的开国君主,称为“丛帝”。 当鳖灵解为灵鳖即灵龟后,鳖灵即具有神龟的属性。不仅如此,汉族还把乌龟当作非常通灵的动物,因而龟甲早在殷商时代就普遍成为占卜灵具。传说中,《洛书》及八卦就是由神龟传授给人类的。对于龟甲背后涂朱,是血的象征,从直接生活经验中“血尽而亡”而得,先民认为灵魂藏于血中,这种看法,在原始人类关于生命的观念中最为多见。在爱沙尼亚人中,因为相信血中含有动物的灵魂,所以他们不吃鲜血,以免动物的灵魂乘机钻入体内。龟作为长寿象征,后来在龟力大的基础上逐渐变成了宇宙支撑柱,更加深了其死而复生甚至到不死的神力,鳖灵的原型做为一只灵龟,自然具有了神龟的这般复生神力,鳖灵自然可死而复生。

  2、蛇复生意象群

  由于伏羲大神的种种功绩,人们将其称之为“中华人文始祖”,也许读者在此将有所不解,伏羲的伟大功绩似乎与笔者论述的复生神话无关,蛇在复生神话中的作用似乎也不相关。其实,在那荒远的远古,在哪神话诞生的原始时代里,先民们肯定有关于伏羲的复生或是化身神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逐渐湮没在历朝历代的文人、统治者、普通民众的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合乎逻辑的想象中,神话之想象奔驰之美也就不复存在了,但是,伏羲作为蛇形象所体现的出复生神话之美虽未体现出,但我们仍可从其他遗留中发现些蛛丝马迹。蛇身之神,神的本体就是蛇形象,神性也完全秉承了蛇的属性,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在继承蛇生理属性——蜕皮而引出的不死象征,其实如同蛇身之神这样形象的神并不在少数,但无论是居于何位之蛇本体之神。蛇在现代人看来是极为丑陋的形象,但在远古人民看来却是极有内涵的形象,从烛阴、女蜗的神话,到甲骨金文中的有角的龙蛇字样,从青铜器上的各式夔龙再到各文献之中种种蛇身人首形象之神,蛇,这个诞生于人类远古渔猎时期的产物,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历史长河中,数千年来,始终长久地吸引着人们去崇拜、去幻想,去解读。

  二、太阴文化龟、蛇意象在复生神话中所呈现出来的共性

  1、生殖崇拜

  多子带来的复生神力属于复生神话中的死而生子部分,先民们认为多子的动物能带来更多更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在母体精神上

  得以延伸,而且能在多子上得到体现,并且随着子孙的逐渐长大而生命力也逐渐强大起来。龟、蛇都是卵生动物,卵生动物常常被视为多子的象征。多子崇拜根植于中国自古有之的生殖崇拜,原始先民对人类生殖器官和生殖行为的尊崇,而且这种尊崇带有明显的神化性质,人类的一切崇拜都起源于需要,生殖崇拜起源于本能的需要和生存的需要。生殖崇拜本是世界各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而在中国,则变成了传统文化的一个基石,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与历史。前文曾说过,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以血泪为代价而形成的,灾祸的突然发生,人口突然大量死亡,最易引发人们内心的惊恐,人自然会产生惴惴不安的心绪与生命没有保障的悲哀,从而产生对生命的留念、珍惜。

  于是“多子多育”成为历代中国人所崇拜的一项最伟大的生命活动,只有大量的繁殖人口,人丁兴旺,才能使氏族强盛发展,避免“天崩地陷”的命运,原始社会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大多数的婴儿未能活到成年便夭折了,于是人口数量的多少关乎于本氏族部落的发展兴衰。聪明的原始先民很快从周围事物中发现些端倪,这便是周围动物们的活动,龟、蛇首先列入人们的视线,它们产子多,并且次数也较频繁,很快便化身为大神形象,列入人们视线,比如蛇身人首之大神女娲,从女娲的名字。

 

  2、神秘的象征

  北方之地所对应的动物形象为玄武,这是种既是龟又是蛇的动物,这种动物所代表的冬季也就是北方正处于这种死生转换的临界点上,当然这也就表明了,龟、蛇也就成了死生转换的象征意象。在部分神话学者的研究中,复生神话中由于主人公在复活的过程中的变形,复生神话中的一部分也被称为变形神话,我们从中可以一方面看见形体的变化,一方面可以看见某种不可见的事物的隐遁消失,对这神秘不可知的改变,原始初民就说那是灵魂的转移和形象的迁化,以此来代替生命死亡这一个事实。

  三、“死而复生”神话意象

  1、凝结出的民族文化观念

  生在洪荒时代的原始先民,常常发现死亡离自己是那么的近,自己在大自然中是如此的渺小,洪水、雷电、猛兽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都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导致人患病和死亡。于是人类开始自觉地探索死亡的秘密,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自然神话由此产生,更有创意的是,先民们为了更加使自己与自然紧密结合起来,在种种自然神话中,常常放入自己,于是由自然神话派生出来的复生神话也由此产生,复生神话也由于着起因的不同,被分为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文化和以月亮为中心的太阴文化,在太阴文化中尤其是以龟、蛇等逐水而居的动物为主体。龟、蛇所构成的复生神话,凝结出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观念,首先便体现在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维护统一、兼容并蓄的美好传统。东方民族、部落崇尚飞鸟,将飞鸟认作他们的图腾,西方民族、部落崇尚龟、蛇,将他们认为是自己的图腾,两种文化的对撞,正是太阳文化与太阴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今天和而为一家的格局。

  2、“死而复生”神话与民间习俗

  “死而复生”神话对民间习俗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民间一种特定的仪式文化习俗的影响,作为“死而复生”的特定文化习俗现象,仪式不仅是一种宗教行为,它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并表征了某一时代人们的意识观念,思想情感等等。神话中“死而复生”的过程在历史的演进中,潜移默化地对民俗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经过几代人的口耳相传对民族生活习俗产生一定的影响,原始先民的复活信仰与复活神话也体现在民族的葬俗中。

  结语

  龟蛇的这些象征意义,将龟蛇神话形象所形成的复活神话凝聚成深厚的民族文化观念。这首先体现在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保持团结、包容的美好传统。此外,还体现在复活神话的化身神话部分。这部分神话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先辈们不惧死亡、自我牺牲、奉献的英雄气概,以及对真理和光明的无尽追求。

本文标签: 上古乌龟
版权声明:

《上古先民为什么如此崇拜“龟”?它象征了哪些哪些美好的寓意?》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63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