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唐朝历史 > 唐朝时期有一个官职叫做右威卫 他到底掌握多少兵力

唐朝时期有一个官职叫做右威卫 他到底掌握多少兵力

时间:2022-05-18 16:24:05

  对唐代大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拥有60多万大军,一个主力右威卫,到底拥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聊唐代十大节度使的兵力,以及对手突厥大军的编制情况。今天,我们聊聊唐代中央部队的编制情况。在影视剧《神探狄仁杰》中,契丹部落侵犯武周边境,武则天命令自己的爱将王孝杰,率领右威卫10万大军出战。结果,10万大军全军覆没,王孝杰率领2000多残兵败将突围。那么,一个主力右威卫,到底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唐代大军的总兵力。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元代的疆域面积最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谁是第二,则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唐代和清代的疆域面积相当,由于唐代的疆域经常发生变化,并不固定,因此出现了很多争论。宋代是历代正统王朝中,疆域面积最小的政权。但宋代大军的兵力很多,宋代的禁军、厢军、乡军和番军,加在一起,在鼎盛时期有180多万。明代的大军兵力更多,在明英宗时期,明代的边塞军和卫所军加在一起,足足有200多万。清代的疆域辽阔,清代大军分为了八旗军和绿营军。

  绿营军总计90多万,八旗军则分为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总计有20多万。所以说,清代大军的数量大约有110万到120万之间。至于唐代的大军,很有意思,唐代的疆域面积辽阔,大军数量却少得可怜。在唐代统治时期,大军一直在50多万到60多万之间,从来没有超过70万。唐代虽然大军数量少,但并不担心。第一,唐代大军有勇有谋,经常上演以少打多的战例。

  此外,唐代拥有大量的藩属国,也就是仆从国。一旦大规模战争爆发,唐代大军兵力不足的时候,能够号召各个仆从国集结部队,有点类似于美国集结多国部队的模式。例如赫赫有名的王玄策,在天竺国吃亏以后,从吐蕃和尼泊尔借了几千人马,上演了“快速打天竺、双面打天竺、激光打天竺”的传说。我们具体看一下唐代大军的情况,唐代大军分为了边塞部队和中央部队。为了方便作战,唐代在边境地区设立了10个节度使,被称为天宝十节度。

  分别是: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河西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北庭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和岭南经略使。其中,10大节度使下辖的大军数量不一样,范阳节度使下辖91400人、平卢节度使下辖37500人、河东节度使下辖55000人、朔方节度使下辖64700人、河西节度使下辖73000人、安西节度使下辖20000人、北庭节度使下辖20000人、剑南节度使下辖39000人、陇右节度使下辖75000人、岭南经略使下辖15400人。

  由此可见,仅仅是唐代的边塞部队,就达到了40多万。至于唐代中央控制的大军,总计只有20余万。唐代中央的部队,分为南衙十六卫和北衙六军。北衙六军分别是:左右羽林军﹑左右武军﹑左右神武军,至于南衙十六卫,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由此可见,右威卫仅仅是南衙十六卫之一。每个卫设立了正三品的大将军,例如右威卫大将军、左威卫大将军等等。在影视剧《神探狄仁杰》中,契丹部落进攻武周的边境地区,武则天命令自己的爱将王孝杰,率领右威卫10万大军迎战。

  结果,在东硖石谷之战中,右威卫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王孝杰率领2000多残兵败将逃回武周。按照影视剧的说法,一个右威卫就拥有10万大军,南衙十六卫应该有160万大军才对。其实,唐代中央部队总计只有20多万。按照南衙十六卫和北衙六军的编制,右威卫的实际兵力,只有1万余人,远远达不到10万大军的规模。

  我们顺便聊一下武周与契丹的战争,在历史中,武周政权与契丹部落的战争是真实的。当时,契丹还远远没有发展成为后来的大辽国。武则天上台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清洗李唐的众多名将。以至于李唐王朝的很多名将被杀,还有很多名将提前退休。与周边政权的战争中,武周政权经常战败。与契丹的战争中,王孝杰率领的大军,确实在东硖石谷与契丹大军展开了大战,也确实全军覆没。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王孝杰没有率领残兵败将突围,而是被契丹大军包围。为了不被俘虏,王孝杰选择了跳崖自杀。至于武周政权联合了突厥,共同夹击契丹部落,才瓦解了契丹的进攻。所以说,影视剧和真实的历史存在差异。其实进入唐高宗时期,唐代中央的部队战斗力,就已经开始逐步下降了。到了唐玄宗在位时期,南衙十六卫和北衙六军,基本上都是吓唬人的花架子部队,战斗力并不高。

  公元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了叛乱。安禄山拥有将近20万大军,而且属于久经战阵的边塞军,战斗力很强。再加上招募的草原游牧骑兵,安禄山的叛军南下以后,唐代根本就无力阻挡。无论是大军数量,还是大军战斗力,都不如对方。唐代唯一的希望就是从河西、安西、陇右等地调兵回防。由于唐玄宗李隆基的错误策略,坚持要求剩余的部队主动出潼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唐代大军一败涂地,安史之乱全面扩大化。

本文标签: 唐朝右威卫
版权声明:

《唐朝时期有一个官职叫做右威卫 他到底掌握多少兵力》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616.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