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历史上李岩是怎么死的?对李自成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上李岩是怎么死的?对李自成的影响有多大?

时间:2022-05-18 16:13:56

  李自成,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李自成率领明末农民起义军,之所以能成功攻进北京,推翻大明王朝,和一个人有紧密关系,这个人就是李岩。

  李岩为李自成立下很大的功劳,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宣传口号,并将此口号以歌谣的方式散步出去,迅速赢得了天下老百姓的拥护。为李自成推翻大明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岩复造谣词曰:“迎闯王,不纳粮。”使儿童歌以相煽,从自成者日众。

  然而,李岩功劳这么大,李自成为何把李岩杀了呢?

  李岩,原名叫李信,他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从巴西鱼腹山(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夔州古城)突围出来,率领轻骑由郧县、均县走河南,李岩参加了农民起义军。

  李自成起义军最开始,攻下城池之后,往往大肆屠杀,杀了很多人,以杀人为戏,很不得人心,李岩劝说李自成要以人心为本,不要杀人,要收买人心,李自成采纳了李岩的建议。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岩因说曰:“取天下以人心为本,请勿杀人,收天下心。”自成从之,屠戮为减。

  可以说,没有李岩的辅佐,李自成很难取得如此大的成绩。

  正是李岩立下了如此大功,受到了一些人的嫉妒,把李岩视为眼中钉,必须除掉。

  李自成攻下北京之后,渐渐地放松了警惕,听不进李岩等人的良言劝谏了,农民军在京城里大肆拷略,而李岩却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未参与拷略。这引起了牛金星等人的注意,准备除掉李岩。

  定州之败后,有人说河南全境都向明朝军队投降了。李自成听了,大惊失色,非常害怕,同部下商议对策,这时,李岩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赶到中州。

  牛金星见机会来了,就暗地里诬陷李岩,对李自成说,李岩有雄武大略,不是久居人下的人,河南又是李岩的故乡,如果给他军队,他发展势力,以后就不好控制他了。另外,牛金星又强调说,民间传言的“十八子,主神器”,姓李的得天下,这样的话,也有可能和李岩有关,李岩很有可能会造反。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及陷京师,保护懿安皇后令自尽。又独于士大夫无所拷掠,金星等大忌之。定州之败,河南州县多反正,自成召诸将议,岩请率兵往。金星阴告自成曰:“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因谮其欲反。

  于是,李自成听信了牛金星的谗言,决定杀死李岩。李自成让牛金星等人假意请李岩喝酒,暗中安排下伏兵,然后,在酒宴上趁机杀死了李岩。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自成令金星与岩饮,杀之,贼众俱解体。主

  李岩被杀,可以说,是李自成自损一臂,李岩是李自成军中少有的人才,很有谋略,也是少有的头脑清醒的人,就这么被冤杀了。李岩被冤杀后,也导致了李自成军中人心离散,最终走向失败。

  李自成之所以要杀李岩,除了牛金星等人的诬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自成不信任李岩,担心李岩势力壮大之后会造反。

本文标签: 李岩明朝
版权声明:

《历史上李岩是怎么死的?对李自成的影响有多大?》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516.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