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能获得雍正的信任,李卫到底是怎么做的?

能获得雍正的信任,李卫到底是怎么做的?

时间:2022-05-18 16:11:20

  李卫,字又玠,,清代名臣。跟着66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

  李卫是雍正朝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臣,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很有喜剧色彩的李卫,但历史上真实的李卫,却有着另一幅面孔。

  很多影视剧都习惯于把李卫描写成一个文盲,事实上李卫的官的确是买来的不假,但李卫出身在富裕家庭,从他的日后的聪明伶俐来看,李卫是个不爱读书,没走科举这条路的人,但以李卫的家庭出身,私塾是肯定读过的,一个文盲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在朝中作为位极人臣的地位的。

  李卫最初的动,跟康熙有很大关系,他出生在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一,此时的清朝正是一派盛世,但背后隐藏的危机已经开始浮现。

  等到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李卫终于有机会通过捐资,买得一个员外郎的小官,我们经常听说一个词叫卖官鬻爵,给人感觉这是个很腐败的一个词。

  在古代,朝廷卖官是很常见的,主要是解决朝廷的财政吃紧问题,康熙末年国库空虚,朝廷也是希望通过卖官来缓解财政压力,一般政治清明的时候,这种机会是不多的,而且都是边缘化的小官。

  30岁的李卫,就这样踏进了仕途,正常情况下,李卫这种情况,是不会有多大成就的,属于一没背景,二没学历的人,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江南这个地方本来就是清朝压力打压的地方,能让你当官就不错了。

  也许是李卫不读书,让他心里没那么多束缚,有长期在社会基层混迹,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比一般只知道读书的人强很多,李卫差的就是一个机会,而最终这个机会,也是李卫自己争取来的。

  《清史稿》里有这么一句话:

  世宗在藩邸,知卫才,眷遇至厚。

  这句话很关键,是解读李卫的密码,世宗就是雍正,藩邸指的就是雍正没有当皇帝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康熙末年九夺嫡的激烈情况。

  雍正在做皇子就已经知道了李卫很有才干,怎么知道的,很显然是李卫提前做了预判,早早地就投在了四爷的门下,这是李卫飞黄腾达的起点。

  雍正继位后,很快李卫就被任命为云南盐驿道,古代管盐的都是肥缺,不到一年的时间,雍正二年李卫就被擢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但仍然兼管盐务的职务。

  李卫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快车道,因为此前在夺嫡中站队雍正,李卫就成了雍正的府邸旧人,这类人的提拔是最快的。

  雍正三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李卫兼任两浙盐政使,整理盐政,查处私盐贩卖,雍正五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管巡抚事,短短几年从不入流的小官做到封疆大吏,李卫这速度火箭都比不上。

  从李卫做官的轨迹来看,能够反映出雍正用人的哲学,自己人要用,但也要用在正确的位置上,开始因为李卫有基层经验,懂经验,就让让管理财务。

  等到李卫慢慢做了大官,熟悉了官场那一套之后,就开始委以重任,为雍正办一些棘手的事情,因为李卫没有靠山,尤其是在科举场上没有根据,所以做起事来,雍正是非常放心的。

  清代官员的主体依然是通过科举,科举上来的官员关系都非常复杂,有同乡关系,同年关系,还是师生关系,而李卫根本就不属于科举这个圈子的人,所以那杀伐决断丝毫不手软。

  李卫弹劾官员,尤其是在打压江南地方势力方面,可以说是深得雍正的欢心,而李卫也成了雍正安插的江南的最重要眼线,因为不属于科举圈,自然也就不属于文化圈,在文人看来,李卫就是不学无术的浮浪子弟。

  越是这样,雍正越是放心,毕竟江南这个地方腐蚀人心,尤其是文化发达,对于通过科举上来的文人,有天然的吸引力,很多官员办事雍正并不放心,李卫在江南的一系列举措,稳固了清朝在江南的统治。

  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已经位极人臣的李卫去世,后来乾隆南巡,见西湖花神庙里立着李卫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说到这个李卫不过是仰仗着先帝的恩赐,怎么能如此飞扬跋扈,于是就让人推倒了他的塑像。

  整体来说,李卫算是能够善终,清朝是最能体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时代,新皇帝都不喜欢老皇帝的旧车,李卫只是死后被说了几句,结局还是圆满。

  纵观他的一生,都是个人选择和时代机遇所造成的,康熙缺钱,他就买个官,提前站队,为日后飞黄腾达做铺垫。

  没有科举背景,成了雍正非常看重的官员,也是雍正事情,执法严苛的重要表现,要是放在乾隆时代,李卫的背景是不可能受到重用的,时也命也,这就是人生,就是真实的李卫。

本文标签: 李卫清朝
版权声明:

《能获得雍正的信任,李卫到底是怎么做的?》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482.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