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朱元璋去看大臣的小妾,朱元璋刚走,小妾为何自尽而死?

朱元璋去看大臣的小妾,朱元璋刚走,小妾为何自尽而死?

时间:2022-05-18 16:10:18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66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1363年,鄱阳湖里发生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战,双方共投入60万兵力,最终朱元璋打败陈友谅,成为元末势力最大的枭雄。此后5年,朱元璋兼并了张士诚方国珍等人,建立明朝。朱元璋称帝的这一年,他并没有完成统一,当时福建、两广、川蜀、云贵等地,也都还在元朝的控制之下。在祖国的西北,盘踞着另外一位枭雄,他叫李思齐,也是元朝末年著名的将领。洪武二年,李思齐投降朱元璋,可不久便去世了。更奇怪的是,朱元璋在李思齐去世后,去过一趟李思齐家中,朱元璋刚离开,李思齐的小妾便上吊自尽了。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元朝内部也分崩离析,无力挽救天下。当时唯一有能力拯救元朝的将领,名叫察罕帖木儿,此人十分骁勇,他率领蒙古军队,打败了刘福通的红巾军。其他各路红巾军对察罕帖木儿望而生畏,连朱元璋也暗暗与他通信,希望避开察罕帖木儿的锋芒。察罕帖木儿手下有两名大将,分别是王保保和李思齐。王保保又名扩阔帖木儿,是一员猛将,而李思齐是汉人,自幼在元朝军中,有勇有谋。

 察罕帖木儿带领李思齐和王保保收复了河南、山东大片土地,为元朝立下大功,但不久,察罕帖木儿被红巾军将领田丰刺杀身亡,元朝让王保保接任主帅,因为李思齐和王保保不合,李思齐一怒之下,带领部下转战陕西,占领陕甘等地,自立山头。

 洪武元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攻打元朝大都,元顺帝北逃,王保保被迫撤出中原,镇守雁门关。徐达在雁门关打败王保保后,开始收复秦晋之地,李思齐在多般反抗之后,不敌徐达,从陕西退到甘肃,后来又被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人围攻,李思齐最终选择投降。至此,朱元璋收复西北。

 李思齐虽然投降了朱元璋,但他的结局却十分凄惨。朱元璋一直非常欣赏王保保,王保保被徐达打败后北逃,朱元璋屡次派使者去招降,都未成功。李思齐投降后,朱元璋想到李思齐和王保保曾是昔日的战友,便让李思齐做使者,到王保保军中去招降。李思齐此时已经身不由己,只得硬着头皮出了雁门关,去找王保保。

 《元史》记载:

 明祖遣思齐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始至,待以宾礼。

 也就是说,王保保听说李思齐来了,非常高兴,待他如上宾,好吃好喝的招待,除了不投降外,其他并没有难为李思齐。李思齐临走时,王保保怕他路上有危险,派一群护卫护送。然而,快要走出草原时,护卫忽然拦住李思齐,说王保保想要李思齐的一只手臂。《元史》:

 骑士言:“愿得公一臂。”思齐知不免,断臂与之,还,未几卒。

 李思齐知道已经不能避免,于是砍掉了自己一条手臂,只身回来。李思齐回到雁门关后,因为失血过多,去世了。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因为李思齐投降后,他的部将和家眷都迁到了南京。李思齐的妻子去世多年,他家中有一位小妾郑氏和李思齐感情很好,一直管理内务。朱元璋在南京,听闻李思齐去世,便打算到李思齐家中安慰一下李思齐的家人。因为这样做能够让李思齐的旧将稳定下来,避免生乱。当朱元璋来到李思齐家中,把李思齐去世的消息告诉小妾郑氏的时候,郑氏非常淡定。可朱元璋刚一离开,郑氏便关上房门,悬梁自尽了。对此《皇明奇事述》(卷三)记载:

 “中书平章政事李思齐卒,太祖恤其宅,妾郑氏自尽死。”

 郑氏和李思齐十分恩爱,他听闻丈夫去世后,强忍悲痛,自尽殉夫,让朱元璋非常感动。朱元璋特地下旨,追封她为“淑人”,善待李思齐的后人。陕西渭南现在有个孤李村,村民大多姓李,称是李思齐的后代,上个世纪60年代,李家祠堂里供奉着李思齐和郑氏的牌位,可惜文革时期被毁。李思齐是元朝末年十分悲剧的历史人物,她的妾室郑氏,值得后人敬佩。

 

本文标签: 朱元璋明朝
版权声明:

《朱元璋去看大臣的小妾,朱元璋刚走,小妾为何自尽而死?》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46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