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小霸王孙策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细思疑点让人毛骨悚然!

小霸王孙策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细思疑点让人毛骨悚然!

时间:2022-05-18 16:09:54

 小霸王孙策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细思疑点让人毛骨悚然!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演义里,刻画了太多名将谋士,许多本可以在三国时代大展宏图的名将,却因为一些原因而英年早逝,徒留遗憾。例如,英年早逝的郭嘉曹操在赤壁之战兵败后,曾哭着说:“若郭奉孝尚在,孤何至于此。”可见郭嘉的才智。临终的太史慈说:“大丈夫当持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却不幸英年早逝。在笔者心中,最遗憾的当属孙策和周瑜两结拜兄弟了。

 江东小霸王孙策,用传国玉玺从袁术那里换回韩当黄盖程普等老将以及三千老弱病卒。然而孙策却靠这三千士兵与几员老将,在结拜兄弟周瑜的辅佐下,硬生生打下了江东基业。其间,破刘繇,平严白虎,收太史慈,不愧为小霸王。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武艺高强,年轻有为的孙策,却死在了三个籍籍无名的刺客手里,也是够憋屈的。最令人不解的是,孙策当时遇险时,发生了一些蹊跷之事,给孙策的遇害带来了不少疑云。那么,杀死孙策的真正黑手究竟是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原著来看,孙策打下江东后,路上偶遇于吉在布施药水,这让一向不相信鬼神之说的孙策大为恼怒,认为于吉就想当年的黄巾张角等人,靠愚弄百姓来完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结果,一番较量下,孙策身受心理创伤。再后来,孙策发现许贡暗中向曹操投诚,合谋除掉孙策的计划被发现,许贡本人被杀。接下来,就是孙策孤身进去林中打猎,被刺客用毒箭射中,不久身亡。

 不知道大家注意一个细节没有,当时,孙策看到刺客想要行凶时,孙策拔出了自己的专属佩剑,用来反抗。结果,佩剑竟然断了,让孙策猝不及防,中了刺客的毒箭。这太耐人寻味了。要知道,孙策可是君主啊,他所携带专属佩剑当然是最好的,怎么可能会突然断了呢。而且,当时孙策是准备去打猎的,打猎前肯定会有专人来检查孙策所携带的佩剑弓矢之物的,怎么会这么巧在遇险时就断了呢?是不是有人在剑上做了手脚呢?

 一般来说,孙策的佩剑常人是难以接触的,只有孙策的亲近之人才能接触到孙策的佩剑。旁人就算能接触到佩剑,也会引起怀疑。所以,只可能是孙策信任之人能在剑上做手脚。这亲近之人除了周瑜黄盖等老臣兄弟之外,就剩下孙策的家人了。黄盖韩当肯定不可能,因为他们没必要这样,周瑜更不可能,作为孙策自幼交好的兄弟,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那么,就剩下孙策的家人了。孙策去世,谁最有可能继位呢?本来应该是孙策的儿子,但无奈孙策儿子年纪太小了,无法服众,那么就只能是二弟孙权了。所以,孙权嫌疑最大。

 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为了权力,父子相争,兄弟相杀的戏码时常上演。孙策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表面上看是孙策怕孙权继位后,对有些事情无从下手,就给他推荐了两位得力大臣。一位是内政人才,江东家族的领袖张昭,另一位是军事天才,孙策的结拜兄弟周瑜。其实,更多的是对孙权形成一种权力的制约。因为,孙策了解自己亲兄弟孙权的性格的。

 孙策知道,即使他将位子传给自己年幼的儿子,有周瑜黄盖等人的辅佐,也会有波折。这最大的波折不在外部曹操那里,而是内部孙权这。所以为了妻儿的安全,也为了刚刚稳定的江东局势,孙策只能传位给孙权。论武,孙权抵不上孙策半分,但论谋略与安抚人心,老持沉重的孙权比性格焦躁的孙策出众。所以,即使孙策明知自己的遇刺充满蹊跷,但孙策还是选择了孙权为继承者。

 后来的事,果然不出孙策所料,孙权继位后,周瑜虽是大都督,但孙权对他很是防备。要不是曹操兵锋太强,孙权还不一定委派周瑜为大都督呢。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孙策儿子孙绍长大了,孙权也只是封他为上侯,并没有想死后传位给孙策的后人。最具讽刺的是,孙权称帝后,孙策也没有被追封为皇帝,只是封为长沙桓王罢了。是忘记了吗?恐怕是孙权内心不愿追封孙策为皇帝吧。

 纵观孙策孙权的几个弟弟,孙翊同样被刺身亡,孙匡死因不明,孙朗幽禁而死。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孙权的内心了。对孙策之死,真是越想越恐怖了,颇有毛孔悚然之感。

 

本文标签: 三国孙策
版权声明:

《小霸王孙策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细思疑点让人毛骨悚然!》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45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