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皇帝刚死,太子就送同心结给宠妃!是不是太着急了?

皇帝刚死,太子就送同心结给宠妃!是不是太着急了?

时间:2022-05-18 16:07:30

 皇帝刚死,太子就送同心结给宠妃!是不是太着急了?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隋文帝杨坚有五个儿子,都是他跟独孤皇后所生。但能争夺太子之位的,就只有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虽一直以来,长子杨勇都是太子,可隋文帝却对他不满意。原因其实就两条。

 其一、独孤皇后不喜欢杨勇。皆知隋文帝惧内,因为他的老婆独孤皇后,即是他不可缺少的贤内助,同时对他管得也非常严。皇宫再大,也是家。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独孤皇后自然对家里就拥有发言权。尤其是对几个儿子,更是如此。

 由于杨勇好奢华,且好美色,犯了独孤皇后的大忌。杨广,虽比任何人都好奢华,好色,但他没做皇帝之前,却把自己打扮成了“圣人”一般,所以独孤皇后便总是对隋文帝吹枕边风:老大不行,还是老二合适。自然也就影响了杨坚。

 其二、杨勇自己有问题。虽民间由于讨厌隋炀帝杨广,因而把杨勇说成一位宽厚仁者。但实则杨勇除了好奢华,喜美色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毫无章法(心机)。这对太子来言,堪称是致命的。

 比如,一次杨坚让百官却太子府,向太子朝贺。杨勇就搬出了鼓乐队,风风光光地坦然接受了。杨坚听闻后就翻脸了:你虽是太子,但终究是臣子,我还没死呢,你怎么就这么狂?还搬出鼓乐队啥的,这合乎礼法吗?分明是盼我早死。

 再看杨广,只要是老爸派来的人,别管地位尊卑,他都一律谦卑有礼。凡事就怕对比,所以杨勇最终失去太子之位,其实还真怪不得别人。就这样杨广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太子。

 二、隋文帝的最后岁月

 随着太子之位的重新确定,杨坚此刻也开始了荒唐生活,原因就是:独孤皇后去世了。说句题外话,何为贤内助?其实就是规范和约束老公的,让他们走正道。

 因为男性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沉沦起来是非常快的。这就是为何说“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的根由所在。隋文帝杨坚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在独孤皇后活着时,虽不让他碰别的妃子啥的,让他压抑,但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关键地方,约束得住杨坚,因此才促成了他的“开皇之治”。可如今约束自己的人没了,杨坚就开始玩命撒欢了。

 此后,杨坚非常宠爱两位妃子,其中一人最得宠,便是宣华夫人。所谓压抑得越久,爆发的就越猛,结果很快,杨坚就得了重病,感觉到了,自己走到了生命尽头,是后悔不及,经常对身边的人说:要是我那皇后还活着,我何至于成了这模样?

 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杨坚终于走到了生命尽头。太子杨广,也终于熬出了头,撕掉了自己的伪装——可让所有人都吃惊异常的是,他撕掉伪装的速度也太快了……

 三、宣华夫人收到杨广的一个盒子

 隋文帝杨坚死讯传来后,他生前最宠爱的宣华夫人,便有了想死的心了。因为据《资治通鉴》载,还在隋文帝病重期间,杨广就对她动手动脚的,而宣华夫人却哭着告知了杨坚。

 当然这个记载,笔者是怀疑的。因为杨广聪明绝顶,岂能输在最后的“撞线之前”?且从他露出本来面目的速度来分析,也是如此,所以咱单说这件事……

 宣华夫人当时有多大?史书无记载,但从杨坚那么宠爱他来看,必然是非常年轻貌美的。而杨广登基时是36岁。显然宣华夫人的岁数,小于杨广许多。所以,只能是杨广早有此心,老爸一死,就立刻实施,因为他马上就要是大隋帝王了,还怕谁?这已是最快速度了。

 再说宣华夫人,正在后宫忧心忡忡呢,因为帝王死后,她们这些妃子的命运,都比较惨。但哪料,突然杨广的一位使者来了,手里还捧着一个盒子。宣华夫人恐惧异常,莫非是毒药?让我陪着先皇而去……

 在使者的一再催促下,宣华夫人打开那盒子,却喜上眉梢,原来里面装得是好几个“同心结”,这是啥意思?谁都明白。果然,当晚杨广便来了……从此,宣华夫人成了杨广的妃子了,并一度专宠后宫,以至于死后,杨广还为她作了一首 《伤神赋》。

 都言杨广本有明君之资,却成了著名的昏君,太可惜。但从这件事来看,杨广一点也不可惜。明君从来都是压制自己欲望的强人,一直存有敬畏之心,但杨广呢?这也太着急了,哪里有一点敬畏之心?

 

本文标签: 隋朝杨广
版权声明:

《皇帝刚死,太子就送同心结给宠妃!是不是太着急了?》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39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