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李自成在攻入北京城的时候 明朝的锦衣卫又去了什么地方

李自成在攻入北京城的时候 明朝的锦衣卫又去了什么地方

时间:2022-05-18 16:03:01

  还不了解:李自成和锦衣卫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攻入京城,明末的15万锦衣卫为何不见了?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京城一片混乱,守城明军即刻崩溃,失去了作战能力。崇祯自知时间不多,便开始准备后事。

  史料记载“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为了防止女眷受辱,崇祯杀掉了数名妃嫔,并催促皇后自尽,接着崇祯带着几十名太监想要冲出去,可是起义军已经入了城,崇祯根本冲不出去,随即崇祯在殿内召集百官,却是无人前来。

  万念俱灰之下,崇祯登上煤山,在一棵老槐树下自缢身亡,宦官王承恩一同赴死。在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自杀的前后,作为皇帝的亲卫部队,锦衣卫到哪里去了呢?他们为何不见了?

  上图_ 闯王进京 (李自成)

  锦衣卫并非作战部队

  史料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

  在明初,朱元璋设置了亲军都护府,在洪武十五年改成了锦衣卫,洪武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掌管侍卫、缉拿、巡捕,可以说一种情报机关或者特务机关,虽说他们有保卫皇帝的职责,但锦衣卫并非作战部队,行军打仗的活不归他们负责。

  史料记载“二十年,以治锦衣卫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审录,诏内外狱咸归三法司,罢锦衣狱。”

  为了监视百官,朱元璋设置了锦衣卫,但锦衣卫权力太大,常常做出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的丑事,所以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取消了这个机构。

  待到朱棣上台后,再次恢复了锦衣卫的编制,并设置了北镇抚司,专门负责诏狱。之后锦衣卫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让锦衣卫抓抓官员,欺负欺负百姓,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上战场打仗,就是另外一回事的了,先不说人数问题,明末锦衣卫的战斗力也可想而知,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基本就是蚍蜉撼树。

  当时锦衣卫腐朽不堪

  明初的锦衣卫只有五千人,但到了后期,人数暴涨至十几万,但这群人,基本上只了解吃拿卡要,哪里有什么战斗力。

  在崇祯死前,还曾经想集结兵力和李自成来个鱼死网破,他的心腹宦官王廉来了一句:“陛下哪里有兵,速走。”很明显,这些所谓的锦衣卫早就跑得差不多了,谁来保卫皇帝呢。

  事实上,在崇祯年间,锦衣卫是可以花钱买的,只要你有钱,就能到锦衣卫混个一官半职,借此勒索商贾百姓。

  有一个名为赵盲人的流氓,就曾勒索京城商铺两千两,而他官职就是买的,只要拿出足够的钱,就能混个锦衣卫的“堂贴”。在崇祯年间有个锦衣卫指挥使叫做吴孟明,这个人的口碑还不错,就是捞钱从来不手软,只要抓住了官员的把柄,就是“缓于害人而急于得贿”。

  只要钱给到位,罪名什么的都好说,如果钱不到位,那就要“公事公办”了,在锦衣卫这里,钱是开门砖也是铺路石,只要有钱万事好商量,明末官员的腐败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

  换言之,崇祯年间的锦衣卫已经烂透了,这群人不是地痞流氓就是纨绔子弟,让他们保卫京城,真的是在开玩笑。

  上图_ 明代特务组织东厂梅花令牌

  杀魏忠贤,锦衣卫也被牵扯在内

  崇祯即位之后,第一件做的就是除掉魏忠贤,是时,魏忠贤权力滔天,不仅可以专断朝政,他手中也控制了东厂和锦衣卫。

  史料记载“是年自春及秋,忠贤冒款汪烧饼、擒阿班歹罗銕等功,积廕锦衣指挥使至十有七人。其族孙希孔、希孟、希尧、希舜、鹏程,姻戚董芳名、王选、杨六奇、杨祚昌,皆至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佥事等官。又加客氏弟光先亦都督。”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魏忠贤庇护下任职过锦衣卫指挥使的就有17个,其中不乏他的亲戚、族人,其中还有客氏的亲戚。

  崇祯为了剪草除根,将魏忠贤的势力连根拔起,锦衣卫中魏忠贤的亲信也一并被除掉,这一次大换血,也让锦衣卫元气大伤,魏忠贤掌控锦衣卫多年,经过这次打击,崇祯要收拢锦衣卫的人心也是需要时间的。

  魏忠贤一死,锦衣卫内部必定人心惶惶,加之崇祯嫉恶如仇,这些人根本毫无用处。李自成攻入京城,这些人临阵消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上图_ 魏忠贤(1568年-1627年)

  投降或力战而死

  史料记载“养性,崇祯时官锦衣卫都指挥使,颇用事。大学士吴甡戍,周延儒死,皆有力。来降,授总督。”

  崇祯年间有个锦衣卫指挥使,名叫骆养性,李自成攻入京城,将官员们抓住,严刑拷打,逼迫他们交出财物,很多人为了保命交出了大量钱财。

  骆养性也不例外,他交了三万两,保住了性命,但他的两个弟弟惨遭酷刑。李自成在京城待的时间不长,多尔衮就打了进来,随后骆养性再次投降了满清。

  清政府对骆养性不错,授予天津总督之职,之后加封太子太傅,左都督,进太子太师。大多数锦衣卫在明亡之时选择了投降或者逃跑。

  史料记载“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守崇文门,城陷,作绝命词云:“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自缢死。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守宣武门,城陷,一家十七人皆自杀,尸狼籍于路。”

  当然了,锦衣卫之中也不乏忠君报国之辈,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在城破之时,率兵死守崇文门,待到城门被攻破,李若琏选择自杀殉国。

  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守卫宣武门,城破之后,一家十七口自杀殉国。明代灭亡之后,锦衣卫这个机构也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上图_ 锦衣卫飞鱼服实物图

  总而言之,锦衣卫这个机构是由人组成的,是人就有私心,就有七情六欲,加之明代皇帝们大多以家天下为宗旨,并没有太多君臣共治的理念,况且明末的官僚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到了国破之时,锦衣卫的忠心也就只能是一带而过,这也不难理解。

  参考资料:《明史纪事本末》《明史庄烈帝》《清史稿》

本文标签: 李自成明朝锦衣卫
版权声明:

《李自成在攻入北京城的时候 明朝的锦衣卫又去了什么地方》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29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