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汉朝历史 > 汉景帝为什么能成为一代明君?

汉景帝为什么能成为一代明君?

时间:2022-05-15 09:31:45

  汉景帝为什么能成为一代明君?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一个帝王名声的好与坏,很多时候,往往不是简单地由个人品性决定的,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所造成了。

  唐太宗杀兄弟逼父亲,也能成为一代明君,崇祯皇帝十几年兢兢业业,最后却落得个亡国之君的名声。

  身为皇帝,名声的好坏,有时候真的很奇怪,运气好的时候,你做很多错事都能成为明君,运气不好的时候,你辛苦一辈子,也只能是下场凄惨。

  汉景帝就是一个运气好到爆的皇帝,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之一的皇帝,汉景帝一直被认为是一代明君,而且跟他爹汉文帝一起,共同撑起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开疆拓土积攒了家底。

  但历史就怕细看,你如果仔细去看汉景帝做的那些事,那简直就是昏君的标配呀,什么年少残暴,错杀忠臣之类的,妥妥的昏君一个呀。

  汉景帝的父亲汉文帝,那绝对是一代传奇人物,躲过了吕后的屠杀,靠着地处偏远保住了小命,最后一场大灾过后,稀里糊涂就成了皇帝。

  汉景帝的条件实在是比他爹好太多,从小就锦衣玉食,但也正是因为太好了,养成了飞扬跋扈的作风,当时吴王刘濞进宫朝见,老刘家一家亲,这是刘邦定下的规矩,一大家子其乐融融也挺好。

  但没想到年少的汉景帝和吴王刘濞的孩子在玩游戏,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棋类游戏,结果两个孩子因为玩游戏吵了起来。

  史书上说是,吴王刘濞的孩子从小轻慢无礼,结果惹怒的汉景帝,想想真是可怕,最终的结果是汉景帝打死了吴王刘濞的孩子,居然还说是别人轻慢无礼,这文人一支笔太能写了,简直是颠倒黑白呀。

  小孩子下棋玩耍,吵个架很正常,结果却直接把对方给打死了,说汉景帝是个呆霸王一点都不过分,而且还是在皇宫里面,周围都是汉景帝的人,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身份地位,除了说他是个恶少之外,实在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他了。

  尽管打死了人,但谁让刘启身份尊贵呢,死了就死了吧,这也挡不住刘启做皇帝,当了皇帝之后,这个刘启似乎也没什么长进,从他错杀晁错这件事就能看出来,他的政治水平比儿童也强不了多少。

  年少的汉景帝打死了吴王刘濞的儿子,这成了七国之乱的导火索,尽管这只是一个说辞,但地方诸侯实力过分强大,对于汉帝国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晁错看到了这种威胁,一直在向皇帝建议削藩,晁错也是个少年英才,仕途一直很顺,深受皇帝器重,提出的建议也都非常好。

  晁错的削藩进展很好,但很快就遇到了阻力,在吴王刘濞的挑头之下,七国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叛乱。

  这个时候,汉景帝居然做出了让人惊掉下巴的决定,居然相信他们真的就是为了清君侧,下令把晁错给杀了。

  这一杀,起码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就是不该杀晁错,这么简单的道理,汉景帝都不明白,七国联合起来反对朝廷,这岂是杀个晁错就能解决的,这样的想法太幼稚,也寒了忠臣的心。

  更大的错误是,身为皇帝对帝国的实力根本一无所知,后来的事实证明,周亚夫只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这里面肯定有周亚夫的巨大功劳,但朝廷的巨大实力也不容小觑。

  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平叛,朝廷有如此大的实力,却把汉景帝吓得,把当时官职仅次于丞相的晁错都给杀了,充分说明这个皇帝对于大汉朝一无所知.

  接下来的事情是非遗所以,按理说这事儿都到了这一步,干脆就做到底,彻底废除封国吧,这是最好的契机,没想到汉景帝根本没有从制度和国家的层面考虑问题,认为这反叛只是个别人的问题。

  平了七国之乱之后,并没有解决各地诸侯国的问题,反倒是封了自己的儿子做诸侯王,在他的脑子里,诸侯王的问题,仅仅是因为个人的道德问题,只要人对了,地方就不会反对朝廷了,这种想法,跟一个小学生也差不多。

  政治水平低也就算了,最后还把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给杀了,这事儿做得也实在是太不地道了,一文一武都是顶级人才和忠臣,就这么被一个无知皇帝给咔嚓了。

  只能说汉景帝运气好,汉朝初期政策所致,休养生息没有大的折腾,要不然凭借他的这些所作所为,落得一个昏君的称呼,那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儿呀。

本文标签: 古代汉朝
版权声明:

《汉景帝为什么能成为一代明君?》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24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