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唐朝历史 > 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差点被好朋友杀掉吗?

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差点被好朋友杀掉吗?

时间:2022-05-15 09:28:46

  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差点被好朋友杀掉吗?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朝的诗人交际都比较广,可谓好友遍布天下,比如诗仙李白,一生都在游山玩水和交友中度过。

  诗圣杜甫也有众多好友,比如李白、高适岑参、贾至等,但对杜甫影响和帮助最大的非严武莫属,可以说严武是杜甫最好的朋友。

  杜甫诗“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中的“故人”就是严武。杜甫写过很多首诗赠给严武,比如“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等等,可见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可谓至交。

  严武既是杜甫的好友,又是他的恩人,一般人都认为他们俩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但你知道吗?因为杜甫的不检点,严武也曾极度恼恨杜甫,差一点就杀掉他。

  先谈谈严武其人。严武,华州华阴人,其父乃中书侍郎严挺之,为唐朝一代名相。据《新唐书》记载,严武自小豪爽,在他8岁时,他父亲独爱小妾,冷落了他母亲,其母整日闷闷不乐。小严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趁小妾睡觉时,偷偷溜进小妾的房间,用锤头狠狠地把小妾头锤碎,这哪像8岁小孩干的事!

  他父亲严挺之得到通报后刚开始还不相信,就问严武为什么杀人,他回答“安有大臣后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他父亲也是个人才,听他这么说不但不责怪他,还夸他说“真严挺之子!”从这里我们就大体知道严武其人,绝对是个狠角色。

  再回到主题。杜甫一生奔波流离,居无定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离开关中,前往秦州。此时恰逢严武出任剑南东、西节度使,杜甫就前往投奔他。严武和杜甫是世交,他对待杜甫真是不错,资助他在成都浣花溪结庐种竹植树。杜甫有了好友资助,没有了衣食之忧,就整天无拘无束的和田野村夫喝酒吟诗,度过他生命中相对美好的一段时光。

  严武第二次出镇剑南时,更是照顾杜甫,亲自上表请皇帝任命杜甫为节度参谋、校检工部员外郎,这就是杜工部的由来,可见严武对待杜甫真是不薄。

  但杜甫有时候做得很过分,可能大诗人性子都直。严武经常到杜甫家看望他,但不知道是诗人相对都情商低呢,还是杜甫太把严武当兄弟了,杜甫见严武时,很多时候不戴头巾,而且有时候说话很急躁,对待严武很傲慢,似乎忘了严武乃握有兵权的地方大员。

  更过分的一次是杜甫趁着酒醉,登上严武的座椅,瞪着眼说:“严挺之乃有此儿!”实话实说,这就太过分了。

  别忘了严武独镇一方,握有生杀大权,并且他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性子一向很暴烈,杜甫屡次惹他,他怎能不记恨?终于有一天,严武实在忍无可忍了,就将心腹官吏召集在他的衙门里,下定决心,打算趁机杀掉杜甫和他一向看不惯的梓州刺史章彝。

  说干就干,就在行动的当天,严武带着兵器要出门时,发生一件很奇怪的事,可能是杜甫命不该绝,严武的帽子连续三次都被门帘的钩子给钩住了。

  就是这件很诡异的事救了杜甫一命,旁边有同情杜甫的人连忙趁机禀告了严武的母亲,老夫人颠颠地跑过来严厉斥责严武,制止他杀杜甫,于是严武只杀了章彝,留了杜甫一条命。若不是这件奇怪的事,我们就读不到诗圣很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了。

  后来,可能杜甫认识到自己的过分,就有所收敛,两人的关系又和好如初了。此后严武一直很照顾杜甫,直到严武病死前,杜甫一直依附于严武,两人间的关系再也没有出现什么裂隙。

  通过这件事,也给我们一些示。无论朋友间的关系如何好,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互相尊重。

  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人都爱面子,面子有时候比命还值钱,尤其是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无论跟谁交往,千万不能让对方丢了面子,否则可能会招来意想不到的祸害。

  很多人以前可能没听说过严武曾很想杀杜甫的事,一直以为他俩的关系很好。通过此文的介绍,大家对严武和杜甫之间的关系,对为人处世,是不是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本文标签: 古代唐朝
版权声明:

《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差点被好朋友杀掉吗?》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20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