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朝历史 > 徽钦二宗最后的结局有多凄惨呢?

徽钦二宗最后的结局有多凄惨呢?

时间:2022-05-15 09:28:35

  徽钦二宗最后的结局有多凄惨呢?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金军南下围困北宋的都城汴梁城。当时汴梁城内有百万军民,勤王之师不下20余万。围城的金军不足8万人,其中真正的女真人也就一两万,剩下的都是汉人、渤海人和契丹人。双方兵力如此悬殊,你肯定会认为,北宋官兵在城门楼上每人吐口口水就能把金军淹死了。然而,就是这个百万军民守护的汴梁城竟然沦陷了,连宋徽宗、宋钦宗两个都皇帝都做了俘虏。次年,徽钦二帝和宗室子弟、后宫嫔妃、王公大臣3000多人一起被金军押往了北方。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多年以后,岳飞又想起了这件事,忍不住写下了“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是灭!

  ”的悲壮诗句。1957年,正在长城电影公司做编剧和导演的金庸先生,就是以“靖康之耻”为契子,创作了《射雕英雄传》,并将其中的男主角起名为:郭靖和杨康。

  在金人的驱使之下,徽钦二宗一行分乘牛车,开始了凄惨漫长的北上之行。在被押送的途中,徽宗他们受尽了屈辱折磨。徽宗的嫔妃曹才子在如厕的时候,被金兵趁机奸污,徽宗也不敢吱声。钦宗的皇后朱氏,被金兵调戏更是家常便饭,后来,实在不堪受辱,只能自尽身亡。他们走到相州的时候,突遇大雨,宫女只能跑到金兵帐中躲避,遭到金兵的奸淫,很多宫女被糟蹋至死。徽钦二宗看到这些,也只能长吁短叹,毫无办法。

  徽钦二宗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卓绝的长征,终于到达了金国的都城上京会宁府。可是,金人也不会让他们过上安稳的日子,反而更大的屈辱又开始了。金人把徽钦二宗的衣服扒光,现场宰杀两只羊,把血淋淋的羊皮扒下来,披在徽钦二宗身上,让他们领着北宋的朝臣绕着完颜阿骨打的陵寝一步一磕头。为了进一步羞辱徽钦二宗,金太宗封徽宗为昏德公,封钦宗为昏德候。金国皇帝在开宴会的时候,就在地上铺一层烧得滚烫的沙子,让徽钦二宗带一个狗脑袋,拴一条狗尾巴,光着脚丫子在沙子上跳来跳去,引来金国君臣哈哈大笑。

  徽宗一直居住在温暖的中原之地,北国的冰天雪地让他十分难以适应,公元1135年四月二十一日,钦宗从自己居住的土坑爬出来去给父亲请安,发现徽宗早已去世多时。钦宗看到自己父亲惨死,不由得悲从中来,号啕大哭。

  闻讯赶来的金人对钦宗说,女真人没有土葬的习俗。但凡有人去世,就用烈火焚烧尸体,烧到一半的时候,就用冷水浇灭,然后直接把尸体扔到下面的石坑里,说这样可以让尸体烧出灯油。钦宗不忍心父亲死后仍然遭受羞辱,痛哭着要跳到石坑里陪伴父亲,被金人拉着,对他说:“

  昔年曾有活人跃入,此水顿清,不可作油。”

  徽宗死后,钦宗又活了21年。1156年六月,金朝皇帝完颜亮,命令56岁的宋钦宗和81岁的辽国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比赛马球。体弱多病的钦宗皇帝竟然输给了天祚帝,从马上摔了下来,被群马踏为肉泥,而天祚帝凭借高超的骑术,企图纵马冲出重置,被金兵乱箭射死。

  就这样,北宋最后两位皇帝先后惨死在异国他乡。他们的祖先宋太宗赵光义当初在众人面前野蛮摧残后唐李煜后周及后唐其他嫔妃,并毒杀李煜的时候,肯定想不到,报应会这么快就降临到自己的后世子孙身上。金朝皇帝完颜亮也想不到,蒙古讨伐金国时,将金国皇族端了个底朝天,“

  次取三教、医流、工匠、绣女皆赴北

  ”凡此种种,同1127年徽钦二宗的悲惨情状如出一辙。元太祖诏令,“

  除完颜氏以外,余皆赦免

  ”,金室皇族一个都没剩下,天理循环,报应果然不爽。

本文标签: 古代宋朝
版权声明:

《徽钦二宗最后的结局有多凄惨呢?》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20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